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红峡青灿 于 2019-2-28 15:33 编辑
斑驴(Quagga)是一种于1883年因为人类的过度猎捕而绝种的动物,过去分布于南非,目前只有几件标本和毛皮保留下来,Quagga本来指的不是斑驴这种动物,而是对南非能猎得的马状动物的俗称(即包含斑马和角马等等),在斑驴绝种的时候,人类甚至不知道这是仅有南非才有的独一无二动物。

根据过去的纪录,斑驴会消失的主要原因──猎捕,并不是为了食用,而是作为马车的兽力。在欧洲人进入南非肆意捕猎的年代,凡是带有"非洲特色"的动物都被认为是有异国风味的珍品,贵族上流等争相圈养或者持有这些动物的製品,不只将动物穿在身上,他们想拥有这些动物的活体。上流贵族们对于马匹感到厌倦,想驾驶有非洲风味的交通工具,但是斑马野性难驯,往往捕获的时候已经身受重伤,又耐不了欧洲的气候纷纷死亡,而脾气温驯的斑驴则成为这方面的首选,大量大量的斑驴被带往欧洲驾车,并因水土不服而死去,最终死绝。

分类学的发展让绝种动物的分类和命名也成了一件严肃的事情,quagga这样泛用的猎物称呼,随著肆意打猎的野蛮时期结束而消失,并成为也随之消亡的斑驴的种名。过去科学界一直认为斑驴是一种独立的马科动物,中文俗名采纳为斑驴,是因其如斑马一样有斑但又不是斑马,便称呼为斑驴。在DNA定序发展起来的1980年代末期,人们很惊讶的发现斑驴竟不是独立物种,而是平原斑马的亚种。

这个发现给了一群科学家新的idea,如果能从平原斑马本身已存在的基因池中选育出斑驴表现的基因,做出和斑驴一模一样外观的斑马,那牠是不是就可以变成斑驴?因此他们开始了这个斑驴计画,从1987年执行至今已超过32年,将平原斑马中长相较近似斑驴的个体选育,并再由后代中选育,直至生出斑驴外型性状为止,最终目的是将"斑驴"放归南非野外,完成灭种重建。

这样的选育过程和基改植物或者基改人甚么的是不一样的,这个过程是和人类从古至今培育的畜牧动物与农作物的方式类同:选择有良好性状(人类需要)的个体令其交配,再从后代中选出更优异的代代传承,不涉及分子技术的序列修改,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人择。如今我们拥有数以百计不同造型的狗和马,是人类几千年的慢慢培育而得,大家就能够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斑马并未经过驯化,牠们的生命週期长且不好控制,纵使有现代科学的辅助,执行起来仍是耗时费力的。

斑马长啥个样子大家都晓得,先让我们看看斑驴的标本:

可以看出斑驴只有颈部(某些标本包含上背部)有斑蚊,而这些斑纹不是和斑马一样黑白色的,是白色的和棕色,棕色的部分和身体的色调是一样的,看上去很像是白色斑纹。

这是斑驴计画目前能生出的小斑马(?)



在计画中每一隻斑马(?)的祖代都有清晰的纪录




本图中下方两隻是两件斑驴标本,上方三隻则是选育的F1~F3(由右至左)


感觉已经快成功了。

以上所有的图片都是来自斑驴计画的网站https://quaggaproject.org/

当然,不乏也有反对的声浪认为这样做出来的斑驴不是真正的斑驴,斑驴的基因迟早就消失了,不过我个人是满喜闻乐见这样的成果展现,毕竟谁知道真正的斑驴是怎样的斑驴呢?牠只是一种斑马,消失了,不使用基因工程能再次做出外型一样的动物我想也犯不上甚么道德上的罪大恶极,最终如果将斑驴成功野放到野外不能存在,那也不过代表大自然确实不要这个物种了罢。

不过,看到那个毛色几乎和标本一样的小斑马(?)时我还是感觉有点惊悚啊,好像恐龙復生甚么的,死者的眼光从几百年前看过来的感觉WWWWWWWW

同场加映──青灿的畜牧动物小学堂
斑马为甚么难以驯服?

斑马如果容易驯服,今天绝种的可能就不是斑驴了,也许斑马也不见得会绝种,毕竟数量庞大。但是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好奇过,斑马为甚么不能驯服呢?实际上斑马是可以驯服的,只是非常困难,过去成功的例子也不多,但深究起来,马和驴子都可以驯服,斑马为甚么那么难?

实际上,这跟斑马的习性有关连。马科动物(或说大部分群居动物)的族群组成通常是一雄多雌的小集团,雄马会管理并保护族群裡的所有雌性,一个马群就是一个家庭,而这个家庭成员间的关係紧密与否,特别是和领导者的关係是不是紧密,和这种动物容不容易驯服,有一定的关连性。家庭成员关係紧密的动物,如果雄性领导者被控制住了,家庭中其他成员也就容易屈服,甚至人类可以直接担任这个领导者的地位,且这类的动物还有一个特性是群体的生存能力极好,单一个体几乎难以生存(特别是草食性的动物),有这样特性的动物如果智商尚可或者体能对人类有益处,在经过几千年的驯养中已经成为人类的附属物:水牛、乳牛、驴子、黄牛和马匹,以及山羊与绵羊,甚至狗也算是这类的动物。至于其他跟领导者关係不紧密的群体动物,人类使用不同的方式使其驯服,比如说鹿,使用给予盐份的诱导、限制成年鹿的活动范围和从小驯养等,也可以达到驯养效果。

但是斑马和这些动物都有些不一样,斑马中,细纹斑马的习性几乎不会长时间组成群体,一生中只跟妈妈有紧密的关係,这样的动物难以提纲挈领,驯服的了一隻驯服不了第二隻,好不容易又驯服了一隻之后,两隻不能和平共处导致无法繁衍的情况比比皆是,最终很难建立属于人类的兽群,当然这样的情况以现在的科技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可以硬性限制和配对斑马,但对古人来说相当困难。而平原斑马虽然家庭结构类似马,但个体间的关係也很鬆散,没有紧密关係的动物服从性通常也比较差,最终又成了驯得了一隻驯不了两隻的情况,并且斑马的自主生存能力好,对人类难以产生族群意识,导致其不容易驯缚。

其他习性类似动物,多半也不是人类的畜牧动物,比如蹬羚和非洲水牛等等。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跪求复刻剑齿虎、恐狼和猛犸象……不对,跪求复刻恐龙啊!WWWWWWWWWWW

这个计划倒是让我想起一个研究古生物的思路
通过把返祖现象固定来研究演化的过程、适应性和意义不知道可不可行
比如说毛人、尾巴人(?),通过找到另一个有相同返祖现象的人XX或者用别的方式固定下返祖基因获得新品种
那么这个品种就像孓遗生物一样,样本量远远大于自然变异,应该对演化研究很有帮助
(人权警告!(X)
查了一下好像植物上有这种研究,动物的话看到一个用返祖鸡来研究恐龙的,但是信息不多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返祖鸡离恐龙又进了一步WWWWWWWWWWWWWWWWWW
不,应该说在演化上又退了一步WWWWWWWWWWWWWWW

来人啊!给个恐龙基因池呗WWWWWWWWWWWWWWWWWW
先求復刻台湾云豹WWWWWWWWWWWWWWWWWWWWW
啊,復刻孤独乔治吧!!!!想復刻的动物太多了WWWWWWWW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回复 3# 红峡青灿

亚种灭绝的没准还比较好复刻,直接把其他亚种拿过去重新模拟一遍地理隔离(X)WWWWWWWWW
说起来去年底见过一个针对濒危犀牛亚种要如何保护的讨论,就涉及到这一块儿
一方坚持要保留原生亚种的全部基因库,就算亚种的数量已经岌岌可危了也只在本亚种内找个体做人工繁育
另一方则是认为保留分布地更重要,呼吁用其他亚种来杂交、并在分布区引入其他亚种增加犀牛的总体数量,就算会遗失一些亚种基因,但是依然有一部分会保留下来
结果最后人们选择了保留亚种本身,导致现在那个亚种很快就要灭绝了
对,就是那个刚死了最后一头雄性的北部白犀牛亚种
哎,这种情况还不如选择杂交复刻了WWWWWWWWW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关于亚种復刻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去东南亚进口点云豹扔台湾山裡把台湾云豹搞回来,不喜欢这种復刻方式就叫做新台湾云豹也无不可,反正台湾的梅花鹿也是野外灭绝过了的WWWWWWWWWWWW

这个事情我之前也有关注,当时我本身也是支持完全亚种復育的,可是后来我知道犀牛的生育力不高而且进入讨论白热化的时候就已经没几隻了的时候,觉得这个尝试未必会成功,最后果然......

不过有时候带有其他基因池的復刻亚种,显然就不会是原本的亚种了,比如我最近遇到的一个事情,虽然是实验老鼠的品系而不是亚种,格局更小点。有一个基改鼠带有A突变,A突变造成疾病模式并且的效果是实验需要的,可是这品系因为某些意外母鼠都死了,结果学生只好把这品系的公鼠和原先衍伸出这品系的野生型交配来保留A突变,A突变是留下来了,但是后来生出来的老鼠习性变回去野生型的模式了,做实验收出来的结果跟预期的差别非常大,显然有些本来持有的基因不见了,而这些部分是该品系之所以为该品系的重要原因,不只有A突变,但在失去后,才知道.......

所以杂交復刻也是两难.....虽然野生动物不会像实验动物那样要求那么仔细的行为或基因表现,但说不定会失去一些最特别的斑纹或者体型甚么的.......
还是确保族群数是唯一解吧,不管是赌博性质的亚种内復育还是杂交復刻都是下策......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回复 5# 红峡青灿

杂交复刻有基因丢失是肯定的,但是换一方面说,如果亚种真的岌岌可危到只剩那么几个了,亚种内繁育照样会因为基因库太小和近亲繁殖而导致基因丢失WWWWWWWWW
而且我觉得对野生动物而言这点没必要像实验动物管理的那么严格
毕竟对自然环境而言,就算没有人的干预,变异、扩散、遗传漂变、小种群灭绝、亚种杂交甚至跨种杂交,都是随时随地在发生的事
就算失去了对某个亚种而言具有特异性并且真有用的基因,也可能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重新变异出来并扩散开来
emmm,但是这需要时间,所以不管是杂交复刻还是亚种内繁育,最重要的果然还是无论何时都要避免人为破坏对种群数量的毁灭性影响(X)WWWWWWWWWWWWW

至于保留基因库最主要的目的,即每个物种、每个亚种都可能携带着对我们有益的基因这点……
杂交复刻至少还可以保留下一部分,而亚种如果灭绝了那就真正一点都不剩了,所以随缘吧(X)WWWWWWWWWWW
或者交给基因测序数据库好了(X)WWWWWWWWWWW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是的......

想起前阵子跟喜欢分类学的人聊天,他说/分类学这种东西,你越是去分他就会越觉得他们本来就是一样的,而且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一个是可以被定义的,比如说一个鸡族群带有一个突变的隐性等位基因但是毫无表现和用处,能说他是不同的鸡吗?我觉得它就是一般的鸡。但是,要说恐龙和狗是一样的我也不认同,总之这种事情是越分越不能分的。/
听君一席话,加上那人的发言,我彷彿看到了哲学WWWWWWWWWWWWWWWWWWW

分类学乃哲学WWWWWWWWWWWWWW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我操,一阵子没管这计画,现在回头看,成功近在咫尺啊!
(以下图片皆来自班驴计画官网)


右边这傢伙,不已经完全是班驴了嘛!

几年前看还很粗糙的繁衍树,现在已经非常丰富了!





这个第六代的小斑马已经完全是班驴了,就是封面那隻。

并且本计画已经在大范围内用半圈养的方式让斑马自行交配,在2016年有六隻个体都像六代这样已经变成班驴的性状,而总体使用的116隻来自十个族群。
计画打算在持有五十隻班驴的时候,开始做选育和野放,据说会先优先放回founder捕抓的地点。



一块做标本没刮乾净的肉屑立大功啊
没有那块肉根本就不知道班驴是一种斑马,也就没这个计画了。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