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紅峽青燦 于 2019-10-16 23:11 编辑
且說那梁武帝聽得祖師一席話,內心惶恐,又覺愧疚,命人再將祖師喚來,從者速去即歸,秉武帝:「達摩其人已遠走矣。」梁武帝大駭,揚指令兩旁牽驪騾,令從者速去追回。

驪騾色烏,嘴黑,四蹄勝雪,一躍能越城池,乃武帝珍也,疾馳勝駿。從者駕之急行,出宮門過城垣,見祖師尚緩行於道中,衣袖飄然鬚眉高偉,急打騾逐之,竟追之不上,祖師信步一踏,騾十步方及,自城出乃行至幕府山,人騾具疲,而祖師尚且邁步前行,觀其色未變,聞其聲不喘,從者呼之,祖師不應。

忽山間大石突墜,夾於道中,前後不得行,從者驚恐,左懸山右急江,見祖師止步不前,從者大喜,呼之與之並行,卻見祖師雙指岸綠一捻,折一葦擲於江中,葦莖尚且浮沉,祖師乃跨步其上,蹬其葦身一躍掠江,葦莖既沉,祖師已沒於林間也,繼望不得其身行,乃渡江去矣。

──摘自《達摩祖師弘法廣記》


輕功是一種傳統中國武術,在古來習武之人家非常常見,現在(格里歷2004年)已少見,但仍未完全絕跡。對於中國武術來說,輕功屬於入門的類型,自古多數習武之人都有學習輕功,用現代的話來比喻,輕功就像是駕照,要上路就得會,而古代要在江湖上走,輕功是必不可少的。在武學式微的今日,輕功常被認為是武俠小說虛構的伎倆,或者一種障眼法,甚至有人認為輕功是一種魔道之術,實際上輕功既不是魔法也不是障眼法,是真實存在的一種武藝,古來的武功高手泰半都擅長輕功,晚清名俠大刀王五就曾眾目睽睽之下使用過。

一個武人在使用輕功的時候,旁人看他最明顯的就是以人類正常情況不能做到的速度前進,或者奔上難以攀爬的高度,所謂飛簷走壁,脫離平面的世界如貓一般移動在三維空間中,到達任意定點不需要助跑或輔助,並且還能以通常無法站立或明顯不能承受人類體重的介質面當成落腳點,比如前文提到的達摩祖師踩踏漂浮在河面上的蘆葦莖越過河川,或者如金庸小說《神雕俠侶》中描述小龍女睡在橫拉於室內的細繩上等等,還有由極高處躍下輕飄飄著地毫髮無傷諸如此類,甚至以自身不能承受全身重量的部位比如手指,點地之後進行移動,彷彿人類沒有質量般的極速運動。

原理與使用方法
輕功的原理分為兩部分,一是重心的變換,二是身體動作速度,兩者合一方為完整的輕功,缺一不可。江湖上各大門派的輕功都是這兩者(或者加上其他武術)的組合變化。輕功不是魔法,學習輕功並不能使人體重下降或質量消失,也不會飛起來,輕功只是一種身體運動的方式。

重心變換是輕功的核心技術,一般人在運動的時候,身體重心會遵從運動力學變換,並以對個體來說更輕鬆的方式移動,然而會輕功的人能夠不受身體的習慣左右,自主控制重心的移動,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身體動作速度則是指人身體動態(move)的速度,比如伸手的速度、抬腳的速度眨眼的速度等等,通常認為人身體的動作速度受制於神經傳導速度的極限,但習武之人的神經傳導速度常常可以突破生理學上研究的極限,甚至快上數倍,而其原因至今無人知曉,畢竟中國武術中強調的內功與真氣等等至今依舊無法以醫學和解剖學來解釋。自主重心變化和身體極速運動兩者能熟稔運用的話,即可以認為已經學會輕功了。

使用輕功的時候,武者通常以自己本身的站立位置為起點,將自身重心投往下一個落腳處,帶起全身的運動如拋投一般將自己拋向下一個站立點,旁人看來就是飛簷走壁般的突高彈跳,信步走上牆頭或者一蹬蹬上竹竿都是同樣的道理,用比較容易懂的說法,輕功的變換重心精髓就如同盪鞦韆的人為了越盪越高,會搖擺腿和身體來變換重心一樣。為了加速,武者常常會由高處躍往低處,將重力加速度也利用上去,由於三維空間中適合的落腳點較多,輕功武者於其中四處彈跳,每每給人一種「屋頂上跳得比地上跑得還快」的感覺,實際上真正的輕功高手在平地上還是跑得比在屋上跳快多了,因為平地上也能變換重心,且不必擔心落腳點崩塌。自1988年起,奧運會明令各種距離的跑步比賽項目都不可以使用輕功,然而擅長輕功的人往往無意間使出來,因此習武之人不得參加體育競賽早已是現代習武之人的基本武德。

重心變換能使武者爬上正常所不能及的場所,但不能解釋一葦渡江的現象,輕功的第二個重點便在此時顯現出來。以達摩的例子來說明,由於輕功不能使人質量消失,因此踩上蘆葦的達摩體重並沒有減少,在踩踏蘆葦的時候他全身的重量都會壓在蘆葦上(並且同時壓在水上),如果維持這個狀態不動,達摩勢必會掉進水中,但達摩沒有掉入水裡,是因為在踩上去的瞬間,達摩便施力跳起,將蘆葦當作落腳點,跳到了岸上,因此文中說「蹬其葦身一躍掠江,葦莖既沉,祖師已沒於林間」達摩跳上岸的時候,蘆葦莖承受了達摩的體重和起跳施力,自然沉入水裡了,如果達摩起跳慢些,他便也要一起掉入水中。武者使用輕功的時候,旁人看他好像站在站不住的地方,實際上多半就是像平衡鷹的原理一樣,把重心調整到別處罷了,萬變不離重心變換。

至於踩上那些明顯不能承受人體重量的落腳點時為何不會立即摔下,這個問題其實更簡單了,材料都有其韌性,在材料不能承受重量折斷之前改變重心位置或者換一個落腳點就好了,比如站在竹子上的武者,只要在竹子斷掉之前跳走就好了,甚至誇張點站到紙上面去的也一樣,紙裂開所需的時間只要長於武者跳走的時間,武者馬上又站到另一個點上去了,就算此時紙張裂開也與武者無關了。因此觀察使用輕功的人,無一例外的會發現,落腳點越脆弱武者停留的時間越短,大部分脆弱的介質在武者跳走之後都會毀壞,沒有任何一種輕功可以讓人在紙張的側邊上久站,如果有人在直立的紙張上久站,他絕對使用了魔法或者其他的伎倆,純粹的輕功不可能做到。

輕功是重心變化配合極速動作完成的武藝,因此落腳點不能與武者有同樣的加速度方向,人在下墜的時候踩同樣下墜的石塊是絕對不會飛起來的。


歷史
輕功在中國武術中存在歷史悠久,屬於非常古老的武藝,一般據信最早的輕功在商紂王的年代即有,當時有一位人稱飛廉的快跑能手,與其子惡來同侍商紂王,飛廉其人能「日行千里,良駒所不及」被認為是最早的輕功高手。由於其便利的特性,輕功在民間坐騎缺乏的戰亂年代特別管用,春秋戰國時代混亂,習武自保為民間常態,各古老門派於此時紛紛創立,輕功也蓬勃發展,此為輕功的發展期,也是歷史上最多輕功流派同時存在的時期。輕功最輝煌的年代是秦朝,先秦統一中國後,國家狀態較為平穩,國內大規模戰爭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向外征伐,習武之人有餘裕互相比較,深刻鑽研武藝,許多日後成為江湖上主流的輕功都是這個時期發展成熟的,是為成熟期。秦朝的輕功普及程度極為驚人,有書載曰「凡男子皆能逐飛禽於屋脊,女子亦可凌牆,幼童三歲即相互蹦跳競之。」甚有稗官野史記載始皇築長城,定其城高「乃命十將帥自地襲牆而上,若一吐納間至頂則高不足,累高至無可呼吸間觸頂」即是說秦始皇讓十個將軍自地面往牆上使輕功攀騰,如果一次呼吸間就能到達頂部,則認為牆不夠高,一直加高到無法在一次呼吸間碰觸到頂部為止。

秦朝國祚雖短,卻奠定了輕功在中國武術中必修的地位。在秦朝無數的輕功中有一種名為千里御風,於當時屬於相當上乘的一種輕功,其後發展出兩支流派:掠水無紋與踏雪無痕,分別側重在速度和輕巧上,兩者同為江湖中頂尖輕功。日後踏雪無痕與草上飛成為江湖上輕功的顯學,而速度最快的掠水無紋則幾近失傳,據信已經沒有人類會掠水無紋了,只有在精怪們之間還很罕見地流傳著,當豆子將此輕功教給小蛙的時候,曾笑稱她是「中斷了千年的失傳輕功復興者」足以說明其罕見的程度。

然秦朝雖然使輕功蓬勃發展,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卻也消滅掉了許多較小的武術門派,使得許多輕功因此失傳,原型的千里御風據信也是這時候消失的。其後,中國輕功進入了長久的衰退期,種類不斷地減少,與之相對的同一門派內的輕功也開始複雜化,但終未再演變出如秦朝時的多樣性。並且隨著歷史演進,交通工具日新月異,輕功的優點被完善的南北道路和運輸等取代,逐漸變得不再必要,速度也越來越慢,到了明清時期,輕功甚至已經變成一種雜耍的花招而已,完全失去了戰鬥實用性和必要性,如今許多所謂的輕功都只是雜耍戲法造成的效果,真正的輕功大多也已經不能像先秦時候那麼快了。


流行與重要性
前文已經說過,大抵習武之人都會學習輕功,輕功的歷史也非常悠久,然而相對於劍術、內功和拳路等等中國武功代表而言,輕功相當不被重視,自古即如此。

輕功不被重視的原因有三:
其一是交通工具的革新,與其他所有武術略同,輕功起自民間,當人民的運輸變得便利時,費力的輕功就變得不再重要,正彷彿弓箭一定會被槍械取代一般,有了更發達的道路和便宜的獸力,甚至其後的機械動力運輸方式之後,輕功已經不被需要了,常人更是沒有飛簷走壁的需求,與其修習輕功不如花時間多練幾套拳。其二是輕功的低技術水平,輕功的重點在於重心變換,而重心變換並非很困難的事情,凡是練習運動都會涉及此點,不論是游泳、柔道、標槍或者蒙古摔角,它並不需要很多時間練習才能有所學成,另一個重點是動作速度,提升動作速度的方法是修習內功,修習內功對所有的中國武術都有好處,輕功往往被認為只是內功的副產物。

第三點,輕功不適合大男人,此點才是輕功被忽視的最主要原因。自古中國的習武者多為男性,崇尚陽剛與強壯,但凡是肌肉量越多的人體重就越重,特別是男人的平均體重天生就遠較女人小孩為重,這對於輕功來說是非常嚴重的缺點,越大的質量造成起跳越困難,也會讓適合的落腳點變少,甚至對於脆弱的落腳點而言,男性能夠堅持的時間更短,必須立刻跳走否則就會墜落,因此古人在先秦時代就已經發現輕功高手泰半身體纖細瘦小。

輕功的技術要求低、不需要強大的內功支持,女人在先天上就遠較男人有優勢,甚至有人誇張說壁畫裡的飛天都是使用輕功的女人。由於男人再怎麼努力也難以突破體格上的限制,因此男子輕功在速度上只要能比跑步快上不少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遑論要做到甚麼草上飛、水上飄了,此外輕功優美卻缺乏抵禦外侮的技術,給人一種濃濃的陰柔氣質聯想,這一種女人天生較擅長,又優美又柔弱,幾乎只有逃跑的功能的武藝,在男尊女卑的古中國往往被認為是不高級的、不強大的雜技,略懂即可,會用就差不多了,輕功不受重視的情況也可想而知了。

但就算女人很擅長輕功,父權體制的中國女性要使用輕功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若要自保,女性裝束也相當不利於輕功的使用,因此中國習武的女性本少,習武為了自保的女性們更著重在其他技巧上,也並不重視輕功,加上交通發達的大環境,輕功經過幾千年的衰亡竟未完全消失,已可稱之為是奇蹟,通常江湖上人認為輕功之所以還在,只是那如同駕照般的加速功能,還有一些雜耍的三教九流表演時使用,才勉為其難的保留了下來。在中國精怪圈,輕功也得不到極大重視,但對於各種武功精怪們還是比人重視多了,畢竟形形色色的動物都有自己的偏好,精怪界流通的輕功種類比人類圈還多不少。

不過,就算不被重視,輕功相當於武術入門,多數習武人都還是會的,並且要就要最好的,舉凡那些優雅的、能做到更誇張的效果的輕功,都比較流行,最常見的踏雪無痕和草上飛,都是屬於表演性質大於實用性質的,但踏雪無痕其實相對於草上飛而言是古老且上流的輕功,如果勤練,其速幾可與掠水無紋相比,只是一般武人沒有那個心思去精進它,但趙小令就將其修練致甄。不只小令,歷來江湖上也有些俠客認為輕功的價值遠遠高過表面所見,因此勤練輕功各顯神通,只可惜這些俠客一般都是少年有成,隨著年紀漸長不可避免的在男性的天生體格下失去了優勢,最終以其它的武藝成名,而少時苦練輕功,也就得了一個靈敏的身子罷了。


--------------------------------------------------------
且看我胡謅一篇偽科學WWWWWWWWW
解釋一下小蛙為啥在速度上得天獨厚,不只學的高級,她本身可是有體格和性別的加成。

 


快把萌燦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这个不断转移重心(或者说转移接触点所承载的质量)来从根本无法承重的接触点借力的描述,有点意思啊
一句话总结:只要我踩得够快,质量它就追不上我(?)WWWWWWWWWWWWWWWWWW

话说平衡鹰那个例子用反了吧?平衡鹰不是只是看起来重心在别处,实际上重心在支点吗?
等于支点本身确实能够承力,而不是像这里说的轻功一样,支点不能承力所以要通过把重心放在别处来分散WWWWWWWWWWW


如果要论现实的轻功的话,应该比较接近于跑酷吧
只不过现实的是看起来轻盈,其实超需要肌肉力量WWWWWWWWW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不是質量追不上我,是只要我踩得夠快,東西就來不及壞WWWWWWWWW

毛毛你這樣說是對的,但我要表達的是因為支點不能承受,所以立刻就要把重心轉移到其他地方去,
支點被一次性使用了WWWWWWW

快把萌燦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