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资讯/同人分享

内容类型 原作讨论
原作名称 《正义联盟》
转帖来源 -
本帖最后由 大熊星座 于 2017-11-26 13:19 编辑
终于去看了期待二年之久的正联,宣传后期给人的种种不祥预感诚不我欺,果然扑街。对片子稍有期待、略微沾一点DC粉的观众,只怕都要含恨打个2星;即使是纯路人客观冷静给分,3星也是顶天不能再多。算是交出了DC近年来倒数第二的答卷,别说与《BVS》比起来差天共地,哪怕比比《神奇女侠》也是弗如远甚,也就勉强能压烂片《自杀小队》一筹吧。


        具体来说:
        前20多分钟质量其实还算在线,背景交代与各人物的亮相还算可圈可点——虽然仍不免有些微过于直鲁,开头配合着BGM的那段街头MV式叙事尤其出色,甚至多少让人想起《守望者》开头的经典,“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6分钟MV。然而......That's all, nothing more,其后的剩余100分钟大概除了加朵的颜值,基本已经找不到什么亮点,这就是所谓蓄势而发重磅出击的正联首部电影,真是让人忧伤。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通俗点说,too straightforward,通篇平铺直叙挂流水账,毫无起承转合,也不顾及任何留白与余韵,只求在最低限度上一句话讲明发生了什么,而必要的艺术化表现、过渡与渲染却一概没有、集体缺位;偶有的几处剧情转折,也都生硬突兀,处理十分草率。《正联》前期预告片中出现的老爷前往冰岛招募海王、老爷招募小闪等镜头,看完给观众的印象是:这些仅仅是从电影的庞大史诗叙事中简明扼要撷取的小片段,是提纲和梗概,是冰山露在水面上的一角......而看完电影大家才发现,原来这几片浮冰特么就是冰山本体了,下面呢?下面没有了(滑稽脸)。而稍微专业一点说......这片的最大弊病一言以概之:剧情缺乏推动力与内驱力,形不散而神散,和国产动画《大鱼海棠》犯了同样的毛病。故事上...除了小硬伤外大关节倒是都说得通,然而,却没有内在逻辑脉络与情感脉络去统御和驱动,在剧情的推进中人物是被动的、木偶式的,于是给观众一种Things just happened的感觉。除此以外,其余方面本片做得也很难让观众满意:反派借口般的低劣动机、核心人物的酱油化弱智化耍宝(没错那边那个老爷说你呢)、人设的粗糙、动作大场面营造的平淡马虎以及特效部分偶见的油腻CG感,这些,都使本就在及格线边缘的本片再次减分不少。要不是演员们演技还算在线和熊熊燃烧的经费勉强hold住了场面........几乎就是全线崩塌的结果。
        影片质量如何有目共睹,事已至此多说无益。然而考虑到DC为此做出的二年蓄势,考虑到惊人的3亿多刀成本投入,考虑到拍摄期间或公开或私下传出的种种事件和主客观不利因素,更有必要问的问题其实是:谁之过?


                                                        扎克施耐德 导演
        扎导吗?不能说扎导一点锅都不用背。诚然扎导因为女儿自杀的家庭原因才中途退出换将尾灯,苛责实在太没人性,但毕竟导演栏挂的还是扎导的名字,作为影片质量的第一负责人,电影的基调在很多层面上都是由扎导所最初定下,比如说动作场面的油画式厚重美术风格,一看就出自扎导的手笔。
        然而,参考一些背后信息,这真能怪到扎导头上吗?可能有些观众不知道,正联之前很多电影网站给出的参考片长其实是187分钟,比上映版本长了超过三分之一;而比较预告,至少有三成之前4版预告片中出现的场景在电影中莫名消失;又看演员,大本的老爷在片中时胖时瘦,据传瘦时即为初版拍摄,胖时则为后期补拍;再对比下拍摄前期海报与预告片的沉郁写实和后期海报、预告的油腻质感;最后结合电影上映前夕,传出的华纳高层派人重新剪辑全片,CEO亲自确认片长等新闻。很大可能是,扎导虽然家庭遭噩,却仍然完成了十之八九的电影架构,只不过其工作因为某些原因主要部分都未被制片方采用,而代之以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所以,本片的失利,主要还真怪不到扎导头上——君不见,稍微能保留扎导风格的仅仅头20来分钟,就足堪作为全片的亮点使余下部分都相形失色吗?

                                                            
                                                        乔斯韦登 编剧
        那么,应该怪尾灯吗?不容否认,尾灯对本片的呈现效果,确实需要负相当大一份责任。客观地说,尾灯作为一个漫画电影导演,在能力上、对漫画的理解和还原上和扎导还是有明显差距。主要的问题是,眼界低、格局小,脑洞多而严肃思虑少,美学追求上也差了一大截。就说本片吧,反派荒原狼,作为大BOSS达克赛德的叔叔和先锋官,实际上在正联世界观下,其出现本应作为天启星入侵地球的庞大战争的开端,是引入暴君达克赛德的过门与序幕,作为“正义方兴未艾、邪恶也蠢蠢欲动”定位下的正联首部曲反派是非常合适的......然而尾灯是怎么去表现的呢?一个莫名冒出的旧日宿敌、一个神神叨叨念念有词的恋物(母盒)癖、一个一根筋莫名执念就是要毁灭世界的神经病,达叔的名字甚至只是顺带提了一次........纯粹就是强行拉一个敌人来打过就算的路数,整个本该隐藏在背后的庞大格局几乎完全埋没......好不容易有个彩蛋的机会吧,还是不引入达叔,反而把几个反派纠集一下,儿戏般地说来我们也搞个联盟;又比如复活超人,先不说这个剧情本身就和BVS最后的伏笔有所矛盾,尾灯还偏要在这里把《奥创纪元》里那种“AI到底可不可靠,我们是否应该借用对方的力量去对抗对方”这种故作高深实则没什么营养的脑洞向思考搬过来再用一次;再比如,在扎导初版预告片里老爷的“I'm rich”,充其量只是个表现角色风趣,调节影片氛围的小细节,尾灯大概是出于迎合华纳“想要更欢乐的影片基调”的要求吧,硬是把这一句话拿去发挥成一个套路梗,老爷动辄就要炫个富.......不客气地说,这些立意着实有些低劣。
        但是,真的就应该由尾灯来主要责任吗?尾灯的上述毛病大家都知道,但是......人家自己执导的电影,《复联1》、《复联2》,虽然也不说不上多出色,起码没拍成这样啊?Age of Ultron虽然拍成了Week of Ultro,但呈现效果还是挺讨喜的啊?本片尾灯的接手,很大程度上属于临危受命,是在扎导或因个人原因或因华纳高层决策而被换将后,才接手的烂摊子,是不得不在别人既定风格限制下强行发挥。比方说前面吐槽的本片动作场面的油画、漫画质感,其实本身是扎导的风格,扎导自己来驾驭,结合其剧情渲染,出来的就是史诗感,而交给擅长写实风格场面戏的尾灯来驾驭,出来的就是CG感。难听点可以说,尾灯人纯粹就是来帮忙的,戴枷而舞的结果其实也无可深责,揪来背锅也不恰当。


                                              凯文·特苏哈拉(凯文·辻原) 华纳娱乐CEO
        所以说...其实该怪的还是万年猪队友——华纳高层?这一次,倒是不用洗地,这个日裔老胖子可一点也不冤。华纳高层特么都坑DC多少次了?远的不说,就说从BVS到自杀小队,哪次不是华纳高层出来外行指导内行坏事的?前有BVS被剪,后有自杀小队剧本完工、拍摄大部分杀青后因为BVS的“差评”和对隔壁M家《死侍》的眼红,华纳CEO紧急找人改剧本重新剪片和补拍的事件。而这次,也不例外:
                                             11月15日新闻
        果然又是这丫出来搞事!不吸取《自杀小队》被彻底拍烂的教训,还在叫嚣着什么“更乐观的基调”!所以,这次最可能的情况是,扎导之前亲自主导的版本,因(可能)太长,因(可能)基调不够欢乐向,因其自身家庭原因(可能)完成度不够,出于票房和排片考虑,在这货及其决策团队要求下,换将尾灯重新改制了另一版本,并且在上映前夕由这货拍板采用了尾灯版,才有了我们看到的《正义联盟》。说实在的,扎导也有扎导的问题,视觉风格和氛围渲染上是一把好手,但对剧本逻辑构造把握上差了一些.....这是事实.....但再怎么样,对影迷与DC粉来说,扎导比起上面这一介商贾来说妥妥的靠谱到不知哪里去,还是自己人。正联的失利,这货不背锅谁背锅?电影扑街了,砍掉的60分钟,是打算留着以后卖碟吗?



                                            吃我卖碟三连!

        不过,发泄归发泄,最后的最后,还是要把话说回去。华纳高层诚然可憎,然而,他们的本职毕竟是赚钱,商人逐利总不是错。对什么样的影片才会受市场欢迎,无论是从眼前还是从长远看,华纳CEO及其整个决策团队,坐拥无数分析数据,其判断总不会还不如一般影迷准确。
        让我们回望一下去年。国内电影最大爆的是哪部?《战狼2》。游戏最火最大爆的是哪作?《王者荣耀》。发现共同点没?战狼的50亿票房,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影迷群体送的,反而是平时不怎么看电影、进影院的路人所出;农药的高额收入,也不是平时游戏玩得多的玩家群体出的,反而是那些基本没玩过什么游戏的手机上班族所给。而真正的佳作,《银翼杀手2049》票房又有多高?《荒野之息》、《超级马里奥:奥德赛》又卖出了多少套呢?所谓青天已死黄天当立,可以说,现在真正赚到大钱的产品,做的其实反而都不是爱好者生意,不是该领域下“玩家”的生意,而是路人生意;路人,才是市场蛋糕的最大一块。对“hardcore”路线的抛弃,与核心玩家的渐行渐远,从近期趋势看,隔壁Marvel如是,现在DC也如是,只不过,暂时处于上风向的Marvel毕竟长袖善舞,随着《银河护卫队1、2》和《雷神3》的推出,M家已经逐步找到了看热闹路人与看门道fans间的平衡,调和了坚持甚至发扬核心风格与面向乃至引领大众之间的矛盾,DC,又什么时候能找到自己的解决之道呢?而在marvel与DC之后,下一个牺牲的又会是谁呢?《星球大战》还是《星际迷航》?
        要问《正义联盟》拍成这样到底谁之过?借用约翰多恩的话来说: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我而鸣。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我而鸣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卖碟三段突(X)重点错
唉熊你不过看了一个烂片搞得哭天喊地声泪俱下WWWWWWWWWW
我还真没看过你玩了甚么遊戏看了甚么片这么沮丧WWWWWWWWWWWW

虽然我并不明白为甚么路人会成为市场资金主流,他们既然不懂为何要砸钱?
可是我也能感觉到近来大卖的都是烂片或者烂作,到底是为甚么呢?
比起敲钟,我其实更好奇那些路人的心理,到底为何要对不理解甚至不爱的东西砸钱?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回复 2# 红峡青灿

没错!那个买碟三连简直伤害影迷心灵!WWWWWWWWWWW
其实也没有声泪俱下啦,我吐槽海穹可比这个狠多了WWWWWW
这是作为一个DC粉的恨铁不成钢之意WWWWWWW

至于路人的问题,很简单吧~
因为现在玩个手游、看个电影其实花销很小啊~
所以即使不是他们的真正爱好,他们也愿意出一点资金当做一种休闲娱乐咯~
所以说,大概就是某种爱好大众化、普及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
在健全的社会和市场下,等到这批人慢慢看多了,口味也会升上去吧,那时候市场环境又会好一些~
然后就等下一次扩大规模普及化的到来........毅种循环啊~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TOP


本帖最后由 羽·凌风 于 2017-11-28 13:11 编辑
我找到了!预告片里面油腻师姐的尬舞,就是在银行里放波之前的一个甩臀动作,电影里不明显,但是在预告片里面可明显了!(X)

话说感觉DC果然比漫威要难拍多了啊
漫威的人物塑造风格整体比较像日漫,标签元素化很浓郁,比如锤神的邻家大男孩啊、钢铁侠的明骚和闷骚啊、绿巨人的ROAR!啊,银河护卫队则是更明显,把这些点展现出来,人物自然也就跟着活灵活现了
而相比起来,DC就像你过去说的,它更偏向于“写实”而非“动漫”,人物的情感和动机相比起来要复杂一些,比较适合事件、剧情发展和人物都相互结合的表现方式
也就是说不是这个角色来就发展不下去这个剧情,而不像漫威同样的剧情谁都可以来做、只是交给不同的角色来具体做的方式有所差异
而这次的电影,也不知道是DC上层有意为之呢,还是新导演带入了个人风格,感觉电影就努力地想要给人物贴上明显的标签方便表达
比如蝙蝠侠的壕和呆萌(X)、海王的傲娇、闪电侠的吐槽役和基情满满、钢骨的冰山、神奇女侠的油腻师姐
尤其是争论要不要让超人复活那一段非常明显,各人的出发点都是各自的“标签”,不管敌人是不是荒原狼、不管自己打不打得赢,感觉他们都愿意进行一场同样的辩论并且得到同样的结果
而不是像超人VS蝙蝠侠里面那种触发事件、个人动机、当下心情结合起来的实用主义

Things just happened 的叙述方式,其实如果人物性格展现的很成功的话还是不错的,比如银河护卫队
不过这个电影……似乎是新导演确实很不了解角色吧,想贴单一化的标签但是又没有贴正,反而让蝙蝠侠和超人原本的标签都不见了,一整个云里雾里的WWWWWWWWWW
尤其是摆POSE这种非常适合展示角色性情(而且事半功倍)的地方……也就一开始老爷的石像鬼POSE很有自己的风味,后期全部都是大家排排站,目视远方,茄子,闹哪样?WWWWWWWWWWWW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回复 4# 羽·凌风

哦,你说的那个我有印象!
就是WW在蹬地发力以前,笑了一下然后一扭!那个还是很带感的才没有尬舞!WWWWWWWWW
没错,后来在reddit上看到一个自称官方工作人员的爆料,那一段就是,原本是扎导前期独立拍的,但是后期被尾灯重新剪短过!可恶WWWWWWWWWW

DC...其实也不一定就难拍,只不过总体来说DC的走向要更严肃一些就是了~
标签化其实都挺明显的,我觉得甚至可以说,DC的标签化要比marvel更明显一些!WWWWWWWWW
要说两家的区别......主要是,DC的标签化往往都是形而上方向的,都是有文化原型意义的,比如,超人代表的是“完人”,是“绝对道德与人性的强大力量”;绿灯军团代表的是自由意志;海王当然代表大海的伟力;甚至于钢骨,其实也都深深地根植于美国的运动文化、橄榄球文化之中。可以说,DC的人物,从比较高的视角看,都是某种理念的化身,所以人物本身就是意象化、图腾化的,那才是人物的内核,而其“超能力”,反而只是额外的附加~
而marvel不同,marvel的标签化一般都是形而下的,就是一些现实性格标签。甲臭屁啦,乙呆萌啦,丙苦大仇深啦等等。但这反而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能力,超能力才是本体WWWWWWWW
所以,可以这样说,DC风格,人物是有内在“神格”化的,讲的是关于神的故事,因此其故事应该归类为myth;而marvel,讲的则是不以超越为追求的现世故事,是有超能力的普通人的故事。

不得不承认,这两种风格和路线相比较,确实DC要高冷一些,受欢迎程度较低~
所以这次的电影呢,华纳高层,作为商人倒是没想那么具体,他们想的只是,不要那么高冷,拍欢乐一些、热闹一些,观众就会喜欢~
于是就把扎导的原定路线推翻,换将了尾灯来负责~
尾灯导演,一方面,能力确实和扎导还是有不小距离,尤其是对漫画人物的理解所差远甚,摄影和画面功夫也不到家,另一反面呢,客观上确实发挥空间也不够,是基于扎导原先搭起的架子来进行二次创作的,限制多多..........于是,最后就悲剧了WWWWWWWWWWW
就像你说的争论那一段,我们可以对比下BVS中,老爷和超人在卢瑟的晚宴上首次碰面,然后在不揭破身份的前提下言语藏锋互相争锋相对,卢瑟在一边煽风点火那段,差别简直不要太明显WWWWWWWWWW
那一段,不但台词设计精巧,隐喻把握到家,而且,人物的每句话,都是深深根植于其理念其根本立场
而相比之下,正联里的这场争论完全就是横生枝节为争而争的感觉,完全是《奥创纪元》中那段要不要制造奥创,要不要制造幻视来对抗奥创争论的刻板翻版~ 真是有些太过拙劣了~

等等,Things just happened的叙述方式,我指的其实就是“剧情缺乏内在驱动力”WWWWWW
银护......感觉并没有这样吧?剧情内驱力还是很强的啊?WWWWWWW
就怎么说呢........所谓“神展开”,这种东西本身其实就是需要后期剧情去圆、去补完的~
偶尔一个的突兀式剧情,如果后期补完得好,并且借此事件更好地展示了人物,深化和升华了戏剧冲突,那确实是真的神展开;但如果通篇都这样,那就不是神展开,反而变成不知所云了WWWWWWW

没错,不知道尾灯到底怎么想的,这些地方看上去真的超尴尬!
排排站式POSE就不说了,最尴尬的地方!大家排成一小队躲在BOSS家门口偷看BOSS审讯人质!你们到底在干嘛???WWWWWWWWWWWWWWWWW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TOP


回复 5# 大熊星座

你说的那个不叫标签化啊,那叫原型化!WWWWWWWWWW
标签化指的就是漫画式的性格标签化WWWWWWWWW
漫威在这点上做的很成功,而这部正义联盟,感觉人物出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是导演还是高层)想要玩性格标签化WWWWWWWW

Things just happened …… 因为我总记得你当初这么形容过银护2!WWWWWWWWWWWWW
所以我以为你说的是那种,没有刻意做转折的,事情自然就发生了,角色自然就去解决事情的表现方式WWWWWWWWW

人质那里……就是为了让闪电侠纠结一下卖个萌吧WWWWWWWWWW
为那个明明可以被救下但因为闪电侠要卖萌所以还是被反派甩飞的人质点一根小蜡烛(X)
大家不仅排排站还会列队走,蝙蝠侠还随时挺着胸膛绷着肌肉,为什么一个真人电影可以拍得比游戏还CG WWWWWWWWWW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本帖最后由 Nighteye 于 2017-11-30 23:59 编辑
回复 1# 大熊星座

没错!我对熊的所述深有同感。
我唯一比较有印象的也就是开头的那段MV、还有女超人的颜值WWWW
剧情几乎没什么转折,从头到尾如小学生作文一般流水账式。故事主干不明确,看不到重点,毫无高潮起伏。稍微有的转折也显得毫无作用,包括是否要復活超人的争论、復活超人后超人的心境矛盾,都一笔带过,让人觉得十分尴尬。
人物的塑造也乏善可陈。我想製作方在写剧本的时候必定会知道观众们会把这部和marvel系列做比较,竟然却和marvel玩同一套。然而人物个性与互动远比不过星际异攻队;人物的理念、心境转折也输了復仇者一大截。
正义联盟这个团队组成得毫无意义,唯一让人觉得有“正义联盟”感觉的只有片尾要筹备大本营那一段。攻击大魔王毫无计划、组织散乱、每个人都在自high。
然后,在一开始把反派讲得多厉害多厉害,到后面却发现他就是一个撒币。
另外,我觉得超人这个如此bug的设定完全毁了这个团队啊,要其他人怎么玩。
片尾彩蛋的下一集反派最好打得过超人哦XDD
看完女超人,我还以为正义联盟会是DC的突破口,这样的结果实在让人失望啊。
呜呜,我不想评论烂片啦QQ

补充:
荒野之息和奥德赛销量是真的还不错啦,如果平台再多一点就会卖的超好了。
我觉得遊戏上的hardcore对于销量影响不像电影这么大。想最近很红的cuphead,被评为神作的hollow knight,都被许多玩家觉得太难。但仍然卖座且评价很高。
电影的话可能这方面劣势就比较明显吧,不过银翼杀手不卖座我是还蛮惊讶的啦。
因山而来

TOP


看到熊楼顶讲的路人市场
我突然想到我在噗浪看到臺湾兽友阿宅在他工作的超商遇见的咄咄怪事:
https://www.plurk.com/p/mj54eq
"阿宅" 写道:
我也是醉了,今天上班不到五分钟就遇到难以言喻的鸟事。
一个客人说「我要一杯咖啡」
我问「你要什么咖啡」
客人说「一杯咖啡」
我又问「美式还是拿铁」
客人不耐的答「热咖啡啦」
我再问「热的,有加牛奶还是不加牛奶」
客人不爽的说「就跟你说是要咖啡,咖啡听不懂喔」
我只好说「咖啡有很多种,你看价格版,所以你是要哪一种」
客人大声的说「就是咖啡啊,你听不懂什么是咖啡吗」
我说「咖啡很多种,那帮你点中热美好不好」
客人没有正面回答,只说「就是要热的咖啡啦」
我答「好,35元一杯」
客人结完帐边说「店员怎么连咖啡都不懂」

我才不懂客人怎么会知道要喝咖啡却不知道要喝什么咖啡…

不懂咖啡的路人其实很多
不要去想丧钟的问题,去想怎么从这些不懂咖啡的白痴路人手上圈钱(歪
「你到底是谁?」巨狼芬利斯咆哮著问道。
「你知道我是约书亚,」一直以来化身为小孩的救主逐渐消失在光中,他的声音仍在空气中迴盪,「不管我是谁,我是你和伊利诺的朋友,这点永不改变。」
——宾根的约翰,耶稣与伊利诺人之祖芬利斯的对话,《伊利诺村的起源故事》,主后十二世纪。

TOP


回复 8# 狼狗杰

其实...我也不是喜欢抱残守缺的思维类型~
把单一门类的爱好、艺术推广化和工业产业化,从某种角度说我还是挺喜闻乐见的~
虽说随着推广该事物本身内涵和外延都可能产生一定漂变,不再是原来那个东西,但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总是退步,从长远来看我还是相信这是一种进步的~

这次的正联呢,主要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想走大众路线...虽然我不喜欢,但未必不是个好主意,可惜没走好,一脚踩烂了,而原本如果坚持风格简直特色,可以预见还是能有所成就的~
实在是可惜~

至于战狼和王者农药.......
这两者让人愤怒之处在于,我们没有健全的文化市场吧~
健全的市场里,产业化和推广化我相信最终会带来进步~
但扭曲畸形的、阉割后的官方主导市场里,却只会劣币驱逐良币~
把所有人都培养成待宰的肉鸡,他们就最高兴了~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TO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