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大熊星座 于 2019-7-21 01:34 编辑
其实我在文艺作品领域并不是一个创作者,反而接近于一名纯消费者,甚至可以说是口味比较挑剔的消费者WWWWWWWWWWWW
但最近突然想到一种创作方法,觉得或许值得提出来讨论,姑且先抛砖引玉吧~

——————————————————背景分割线——————————————————————
先说下想到这东西的背景:
刘邦和项羽争雄的往事常被人们提起。
在一般的刻板印象中,刘邦是一个【小人】,不怎么讲原则,为人处世都没什么大气魄 ,善于钻营,纯实用主义;而项羽则是个失败的英雄,是人格魅力MAX志向远大的英才,但有时则不够实际,过于理想化过于感情用事。
这两人中,我一向喜欢的是刘邦,而反感项羽,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印象里在二人起家之前的经典故事中,面对秦始皇巍峨庄严的出行倚仗,刘邦的表现是【调笑着说】:“彼可取而代也。”而项羽的表现则是【向往、艳羡地】说:“大丈夫当如是也。”
如此一来,刘邦话中,体现出的是他【对当下权力体系的不屑和俯视】,而项羽体现出的则是【对当下权力体系的服从和在其中向上爬的渴望】~
这样单单一句话形成的形象,本身虽然很典型,却也比较单薄,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和之前的刻板印象结合在一起理解,那么人物形象则一下就生动、立体了起来~
且看刘邦:一个被人们看作小人,觉得其没有原则和远大抱负的家伙,同时能力又很强(善于钻营),且有着对当下权力体系的不屑,这是个什么形象?我们在现实中就很容易把他和一类鲜活的印象重合在一起:【一个眼光与能力都远远超越凡俗,超脱于常规社会体系之外,特立独行有一套的实干家,本质上是个逆反者】
而再看项羽:一个被人们看作志向远大器宇不凡的人,同时又对当下权力体系高度认同,希望在其中爬到顶点的人,这个形象在现实中也有很立体的对应:【即我们日常所谓的“上进婊”,看似心志高远气魄非凡,但一心所求只不过是在社会体系中混得再高一点的“进阶版普通人 ”】
这就是我心目中此二人一直以来的形象。
然而......最尴尬的事来了!WWWWWWWWWWWWWWWW
有一天偶然发现,其实是我记错了!说“彼可取而代也”的其实是项羽!而说“大丈夫当如是也”则是刘邦WWWWWWWWWWWWWWWWWWWWW
因此,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后,项羽的元素变成了【器宇不凡+对当下权力体系的不屑】,而刘邦变成了【善钻营的小人+对权力的艳羡及向上爬的渴求】~
这两个结合的结果,我们在现实人群中也很容易找到鲜活的对应类型:
前者,是那种【由于禀赋超卓、际遇了得而有资本睥睨众生,超脱在常规社会体系之上,但有时不免志大才疏,因想法、作为太不落地、不够实际而失败的形象】,而后者,则是典型的【基层小干部形象,为向上爬不择手段 ,蝇营狗苟、吃相难看,但另一方面却又因为真正了解基层了解大众因而行事手段不凡,切实有效】
这样一来,两个抽象的刻板印象加两个虽典型却仅表现了一个侧面的人物高光时刻,两两组合,就产生了四种立体、鲜活的形象,为了生动起见,我们不妨把四个形象分别取名为【隐贤刘邦】、【学生会主席项羽】、【乔布斯项羽】和【基层干部刘邦】WWWWWWWWWWWWWWWWWW(X)
——————————————————背景分割线——————————————————————

由此我想到,在创作中,到底什么才是构筑一个人物形象,使其立体、深刻的关键?
首先,简单、朴素的标签化肯定不行,【小人】和【英雄】,分别只是个抽象、泛化的刻板印象,但【小人】中,其实有千千万万种具体的小人;【英雄】中,也有千千万万种具体的英雄。只用这样一个抽象化标签贴在人物身上显然远远不够,人物是立不住的。如图所示:
QQ图片20190721001246.png

其次,【高光时刻(或高光表现)】的使用,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定型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高光时刻】,指的并非【人物荣耀的时刻or表现抢眼的时刻】,而是【能够集中、浓缩体现人物核心特质的时刻】。如刘、项二人的两句话,无论体现出的是【对当下权力体系的不屑】还是【对权力顶点的极端艳羡】,这在当时都是一般百姓身上几乎没有的人物独一无二典型之处。这样的人物核心特点被完全浓缩进了短短一句话里,具有超卓的表现力,这也是司马迁特意对此进行特写的原因。然而,正因为【高光时刻】的高度浓缩性,它往往也是高度特化的,一般仅能生动表达人物的一个典型侧面,如果单单靠这个【高光时刻】的话,虽然读者也许能生动感受到此人物的某个核心特质,但对他总体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仍需要进行猜测、想象而无法完全领会。如图所示:
QQ图片20190721001733.png

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原理是,所谓两点定线、三点定面。
如果一个前述的【高光时刻】,即足以让读者深刻领会到人物某一个面的核心特质,那若是一个人物身上能有两个【高光时刻】(当然不能是都体现同一侧面的高光时刻),一结合,则应能定出那条【有且仅有一条同时穿过两个点的直线】,人物就能从一个抽象的标签印象中超脱出来,形成一个具体的,可以把握的“测得准”的形象。如图所示:
QQ图片20190721002251.png

而若是有三个甚至多个【高光时刻】,则我们不单能具体、生动地把握到人物具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的核心特质如何,并且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把握他,知道除了两点定下的那个人格外,他作为一个复杂的人,其人格还有哪些其他侧面。如图所示:
QQ图片20190721003607.png

因此,我以为,在进行创作时,一大可行的方法,就是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和创造、积累那些,【能够用最高度浓缩的方法体现人物最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之处】的人格特质【高光时刻】,收集的【高光时刻】质量越高越好(即浓缩性越高越好、独特性越强越好),数量越多越好,这样在写作时,最简单的处理,任意挑两个(只要不是互相绝对矛盾的)进行组合,即可以诞生一个鲜活且形象的人格,而若是追求更高,每个人物能由超过两个以上的高光时刻构成,则人物在形象、具体的基础上,其人格复杂性还能大大增加,成为更加现实的复杂的人。

当然,上述所述,其实过于理想化了。现实中,别说多个高光时刻,就是一个真正足够质量的【高光时刻】,其形成的难度往往都是很高的,以至于,某个人物能有一处这样的点,就能被称赞“写活了”,有两个这样的点,就已经能够说人物塑造得非常深刻。而带来这个想法的《史记》,之所以被称赞其富有文学性,一大重要原因也是在于全书充满了不少【高光时刻】WWWWWWWWWWWWWWWWWWWW
因此,从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我想,有一定追求的写作者,也可以考虑采取贴一个【简单、泛化的标签】组合一个【高光时刻】这样的方式,如此创造的人物虽则没有前面说的理想化的方法那么准确、形象,但结合读者通过日常生活阅历进行的合理化想象,创造的人物大约也可以算具体、生动了吧。如图所示:
QQ图片20190721005450.png

——————————————本贴结束的分割线————————————————————————————
大熊星座 于 2019-7-21 01:33 补充以下内容 由此贴产生的聊天内容也蛮有质量的,复制留下来WWWWWWWWWWWWWWWWWWWW

(01:05) @ 红峡青灿 says :
(01:10) @ 红峡青灿 says : 这个挺难的WWWWWWWWWWWWWWWWWWW
(01:12) @ 大熊星座 says : 我觉得创作党也许可以平时多注意下这方面WWWWWWWWWWW
(01:12) @ 大熊星座 says : 积累点之类高光时刻,可能会有不小帮助WWWWWWWWWWWWWW
(01:20) @ 红峡青灿 says : 我一直都在努力的做用高光堆出故事的尝试,只是不太成功罢了WWWWWWW
(01:21) @ 红峡青灿 says : 目前比较成功的一次大概是光之兽的那篇,自己觉得稍微有比较好,用几个事件串起主角的形象
(01:21) @ 大熊星座 says : 所以果然WWWWWWWWWWWWWWWWWW
(01:21) @ 大熊星座 says : 毛毛听完这个想法也说,创作党其实一般确实是有意识这么去做的WWWWWWWWWWW
(01:21) @ 大熊星座 says : 只是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WWWWWWWWWWW
(01:22) @ 红峡青灿 says : 但那个毕竟人物的原型是土方,比较好把握,如果是完全构筑新的人物,成功率更是降低到有时候读者不一定能意识到那是高光时刻
(01:22) @ 红峡青灿 says : 所以我才说挺难的
(01:23) @ 红峡青灿 says : 因为其实对创作者来说,高光堆故事是最省力的方式之一
(01:23) @ 红峡青灿 says : 你想,只靠两个事件就能堆出项羽和刘邦的形象,我又何必写那么多日常去描写这个人的性格呢?
(01:24) @ 大熊星座 says : 这件事本身省力,但培育出真正够质量的高光时刻这件事本身很难WWWWWWWWWWWWWWWWWW
(01:24) @ 红峡青灿 says : 拿研究来比喻,高光就好比图表,一张图就能看出来的事情,远胜于用好长的篇幅去描述实验结果
(01:24) @ 大熊星座 says : 以至于一般 能有一两处的书,已经算是有文学性的好书了WWWWWWWWWWW
(01:24) @ 红峡青灿 says : 但就是.....有时候图表很难整理出来!你知道的!
(01:25) @ 红峡青灿 says : 到底要放甚么data以甚么形式呈现?还有呈现的顺序怎样才能搭上逻辑!这就是难处啊!
(01:25) @ 红峡青灿 says : 高光还比这更难WWWWWWWWWWWWWWWW
(01:26) @ 大熊星座 says : 我不知道对于创作者,培育高光这件事乐趣如何WWWWWWWWWWWWWW
(01:26) @ 大熊星座 says : 但作为消费者,吃一口高光,胜于吃一百口费力努力的描述WWWWWWWWWWWWWWWW
(01:26) @ 红峡青灿 says : 很高
(01:26) @ 大熊星座 says : 乐趣满满WWWWWWWWWWWWWWWWW
(01:26) @ 红峡青灿 says : 但很难WWWWWWW
(01:27) @ 红峡青灿 says : 我觉得高光真的就像整理图表WWWWWWWWWW
(01:27) @ 大熊星座 says : 这就是只当消费者的好处!我可以只吃高光!只找高光吃!而不去管难处WWWWWWWWWW
(01:27) @ 红峡青灿 says : 至少我在做这两件事的心态上和感觉真的很类似WWWWWWWWWWWWWWWW
(01:27) @ 红峡青灿 says : 就是.....弄起来很麻烦,弄的时候会充满怨言,但弄好了会很得意WWWWWWWWW
(01:28) @ 大熊星座 says : WWWWWWWWWWWWWWWWWWWWWW
(01:28) @ 红峡青灿 says : 你这种人就是那种等人耕田只负责吃,还要说下这米不好啊,的人WWWWWWWWWW
(01:28) @ 大熊星座 says : 没错WWWWWWWWWWWWWWWWWW
(01:28) @ 红峡青灿 says : /当心你迷上了甚么东西想二创的时候只能自耕/ byA子
(01:28) @ 红峡青灿 says :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01:29) @ 大熊星座 says : 然后只找那些A5级和牛和一斤要10000块的大米吃的人WWWWWWWWWWWWW
(01:29) @ 红峡青灿 says : 当你心裡有了故事,想写出来的时候你就发现,读了那么多的文学理论和自己搞了文章分析
(01:29) @ 红峡青灿 says : 要写的时候还是写不出来的WWWWWWWWWWWWWWWW
(01:29) @ 大熊星座 says : 我知道WWWWWWWWWWWWWWW
(01:30) @ 大熊星座 says : 所幸我一般没什么表达欲WWWWWWWWWWWWWWW
(01:30) @ 红峡青灿 says : 读了一堆论文的人并不会比较容易写出论文WWWWWWWWWWWWW
(01:30) @ 红峡青灿 says : 而我其实觉得,一个好的小说比论文还难完成WWWWWWWWWWWWWW
(01:30) @ 大熊星座 says : 当蔡澜就很好了,暂时不想当米其林三星厨师WWWWWWWWWW
(01:31) @ 大熊星座 says : 但是也有很类似的地方~
(01:31) @ 红峡青灿 says : 搞个图表搞个描述,不考虑英文不好浪费掉的时间,其实写出来不用很久的,而且总是可以修到满意
(01:31) @ 红峡青灿 says : 写小说呢?每写完一段都想把前一段删掉WWWWWWWWWWWWWWWWWWW
(01:31) @ 大熊星座 says : 你要写篇好的小说,其实也要对艺术背景、艺术史这些很了解并有自己的见解WWWWWWWWWWW
(01:32) @ 大熊星座 says : 而好的论文其实也要求你对这一块的学术背景了如指掌并且由此产生独到之见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接著就是我们陷入了论文的叉路,我们讨论了大老的paper,当我们又走回来小说的时候:

(01:55) @ 红峡青灿 says : 之类的,这已经很细节了WWWWWWWWWWWWWWWWWW
(01:56) @ 大熊星座 says :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01:56) @ 红峡青灿 says : 但是!!但是我还是要说个但式!!!
(01:56) @ 红峡青灿 says : 小说连这种东西都很暧昧啊我觉得WWWWWWWWWWWWWWWW
(01:56) @ 红峡青灿 says : 所以好的高光简直就是在捕获星辰WWWWWWWWWWWWWWW
(01:57) @ 大熊星座 says : 我觉得无关吧WWWWWWWWWWWWWWWWW
(01:57) @ 大熊星座 says : 格式自由,不影响你捕获高光啊?WWWWWWWWWWWW
(01:58) @ 红峡青灿 says : 让我感觉营造高光有太多的选择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关于高光失败的原因
我后来又想了想这个主题帖,上面跟熊讨论的是高光很难生成,但有一件事是非常确切的事实:
创作党基本都是有意识的会去製造高光时刻的,只是并不总是成功。

虽然我没什么成功的例子,但高光失败的经验,在这个论坛裡面我想可以自称前辈级的也不为过。
所以我想来分享一下怎么样的情况容易导致高光失败。

首先,很多高光时刻是用对话去完成的,像熊上面举的项羽刘邦例子也是,
对话既可以表现出鲜活的形象,也能直接暗示说话者的为人,我觉得以高光来说,
用对话进行是初心者版本,相对容易完成,但失败率也是满高的,原因在于写对话的时候,
作者偶然会受到场景下其他的问题所干扰,而写出其他没那么重要的对话掩盖了高光的亮度,
但有时候其他的对话不说,却又会显得人物行事不合逻辑、作为有点状况外不看场合,
写多写少和如何排除当下环境的其他促使人物发言的情形,著实也满考验功力的。

在来是一种,纯描写的高光,不牵涉对话而是以第三人称(或者偶尔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一个事件,
使读者由事件中看出脚色的性格等,这种我认为是比对话要难一些的。
就好比熊的例子,无论项羽还是刘邦,他们说的那句话就足以显露出他俩都有称霸的想法,但如果不能让两人说话,作者得另外营造一个事件或者两个事件,让这两人以行动去展现其野心,通常会消耗更多的篇幅,
而高光时刻讲求的是质量,彷彿诗一般短小精湛的呈现,一写长了,那就跟日常流水帐没两样了。

还有一种,其实我觉得是最难处理掉瑕疵的高光,就是因为脚色的性格厚度过厚导致的难以取捨。
项羽和刘邦,就算排列组合出四种,那也是典型中的典型人物,但如果想要描写的人物并不是那么典型,
或者具有非常多的属性,甚至性格是有点扭曲和矛盾的、非常理的,生活中不容易有这种类型人的,
那可就很难了,如何在短小的高光时刻呈现出这个人异常的,但又鲜活的形象而不使文章的流畅和人物描写走型,我觉得正可谓写手的才能。而典型人物,或者比较刻板印象的人物,确实是比较好用高光去捕捉。

这有点难以描述,我举个例子,前面提到的光之兽那篇人物脚色。是以土方岁三为原型写的,而我对土方的了解算挺足,所以写高光才比较有自信。但其实土方这个人物也是充满复杂的表现和有些矛盾的性格,作为鬼副长的部分是一种扭曲且残酷的无人性特质,但这个人又是具有温柔风雅的一面,所以当一个可以写成高光的事件出现,我就会犹豫这时的对话是该表现鬼副长的部分,还是温柔风雅的部分,有些高光事件无论选择风雅还是鬼副长,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是属于高光事件中精华的类型,对文章人物的性格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当这理表现其中一种特质之后,我还得写出另外一个高光才能再表现另外一个特质,也就是说,文章打算强调哪一个特质为重会严重影响高光生成的质量,特别是对于那些脚色张力很强,性格厚度很高的人物而言。

呈上点,土方毕竟是一个有完整形象可以参考的真实人物,轮到我自己的小说中时候那难度又拔升超多,小蛙我觉得就是一个很不好处理的人,她是一个时常在思考人生或者沉浸于过去悲伤的人,但又喜欢玩闹和中二处事,我觉得这种矛盾的情况很难描写,因此我就参考自己的行为,毕竟小蛙的原型是某个时期的我。然后问题来了,我思考人生或沉浸悲伤的时候是不会让任何人看到的,也就是说,只有单独行动的小蛙才有机会表现这方面,但通常这样的情形下高光就显得很单薄,常常整篇文章只能有一个高光,CP值超低的,最后写出来的小蛙大部分时间都在犯中二或者闹事,而中二还是一个非常强烈的特质,这使得我很难在有中二的情况下,描写其他的部分。

总之,一个成功的高光营造,除了言简意赅和精巧的场合,还牵涉到关键事件的设计与其余状况的排除,还有脚色的厚度和文章预期呈现的面向营造,我觉得,宁可少而巧,也不要多而杂。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看来你们的聊天记录也证实了,我之前跟熊说过这不是什么新方法探讨,据我所知正经点的创作者,本来就是这么干的WWWWWWWWWW
只是碍于阅历(识别与积累高光)和水平(笔力和整合描述)的问题,要真的做到甚至做好是很难很难的,你可以想想你认为做得好的那些作品,哪一个不是作为经典名流千古?WWWWWWWWW
哪怕是通俗商业作品诸如日漫里,能做得好的也是堪称神作的。而谁不想成就神作呢?WWWWWWW
而熊你作为消费者,你只能观察到那些做得到的作品,而这其中又只有做得好的才能让人得到内心的触动,于是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做得到或是做得好的,就会被视为“没有做“、“why not?“……所以我要重复灿的话:“你们这种人!”WWWWWWWWWW

不过这个讨论本身还是很有意义的,介于这个时代(?)写作门槛蛮低的,所以这个讨论完全可以作为正经创作的教程了WWWWWWWWW


虽然这个方法(其实应该说是理论)本身就是正经的人物创作理论而不是新东西,但是看到你的描述我借此想到了一个更实用性的方法
灿你还记得我以前跟你讲过写人物最好不要套传统的性格标签(尤其是不要套日漫标签)吗?因为标签已经是被笼统消化过一遍的东西了,就像主题里提到的大圆圈,只用大圆圈套出来的人物是没有灵魂的(?)
要套不如去套心理学的性格发展和表现的理论,心理学的理论其实就像图上的线条,线条所组合、所交叉出来的东西,自然而然就是所谓的高光
当时灿说这还要了解心理学也太复杂了,确实,日漫人设能成为一个成熟的商业体系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现在看到熊你从高光出发的角度后,我想起这个心理学建模法(?)也是完全可以用一个更简单的方式反向操作的
什么是高光的本质?其实无非就是不同性格的人对于同一个事件所表现出的截然不同、又能集中反映性格的Q&A——放在心理学的领域这叫什么?这就是心理测验啊!
客观上,一个人的成长,是先形成了性格的线,然后这些线经过组合变成了其他人所能感知到的、每个人独一无二的高光
而心理学研究需要get人的性格线条,除了顺着客观发展过程从人的成长经历去重建性格之外(换算在文学人物塑造上就是通过心理学理论去设计成长经历和性格发展)
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心理测验中存在的高光回答,结合心理学理论还原出每个人内心的原貌(换算在文学人物塑造上就是直接通过设计高光来表现性格)
所以……考虑到在生活中收集、分析高光需要太多的阅历甚至是特殊的人生经历,其实并不容易,对于非纪实性小说而言有了现实高光你还要结合剧情本身做调整这也很考验水平,而太本质地去学习心理学对大部分创作者又没这个必要
因此,化用心理测验的问题作为高光时刻的设计基础、以让人可以更直观地get到高光和性格,再辅以心理学的理论来描写人物成长经历使这种性格建模自然可信,可能还不失为一种简单便捷又可以有效回避满篇大圆圈的方法!WWWWWWWWW
当然,别去用野鸡心理测验!野鸡测验就跟星座运势一样是种和商业日漫人设差不多的东西!WWWWWWWWWWWW

所以其实我一直觉得,人物塑造不是个文学命题,而是个心理学命题!(X)WWWWWWWWW


关于后续你们讨论到的“因为用高光凝练了性格所以就可以缩减篇幅”的问题……
emmmmm……别说人物塑造是自由的,和体裁无关,这事儿还真和体裁有关系!
“啊!此人真乃英雄!命途坎坷、威武不屈!”
“呜呜呜呜这个英雄那么惨还那么坚强,太厉害太感人了。”
纪实性或者现实性文学做到前者就够了,甚至由于其客观纪实性的原因,做到前者是更好的
而大部分故事性小说,我想作者更希望看到的都是后者吧?
庞杂大量的性格描写虽比凝练要简单,但它也很重要,因为它本身就不是单纯为“性格”服务的,而是为“感情”啊!WWWWWWWWW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