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羽·凌风 于 2020-8-7 13:22 编辑
起因来源于年初在熊老家演示《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当看到公主研究万年前的文明留下的高科技守护者时,熊的叔叔一拍大腿感叹道:“我懂了,日系RPG都会有这种崇古元素!”
可仔细想想,这种偏爱并非日式RPG的尿性,而是广泛存在的
不管是日本的游戏和漫画、美国的电影和小说、以及中国的传统小说和现代网文,都充斥着这种上古功法、上古魔法、上古神兽、上古神器、上古科技、上古文明比故事当代水平更强的现象
并且这个现象在奇幻类作品中尤为明显,甚至可以说这种类型的作品占据了奇幻界绝大部分的江山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喜爱在奇幻作品中加入崇古元素呢?

之前看到过也进行过一些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目前见到的解释版本还挺多的(?)

从单纯创作的角度讲,
毫无疑问,上古元素绝对是逼格最高、登场最简单、描写最容易、铺垫起来最不容易崩的——机械降神。(X)

从取材和定义的角度讲,
奇幻元素本身大部分就来源于神话传说、古老巫术一类的东西,所以不是说人们喜欢在奇幻中加入古老者更强的设定,而是传统奇幻(魔法、神话、巫术、创世宗教)这个概念本就是古人发明和发扬光大的。

从历史进程的角度讲,
人类文明(尤其是欧洲文明)经历过文化断层,所谓四大文明古国死了三个,而受那三个古文明影响的新生文化则确实经历过后世研究古人发现原来古人科技水平那么牛逼的历史。这种真实感受可能直接造成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崇古情结(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未解之谜总爱说古埃及金字塔是外星科技造的(X),而这种现实中的常见情绪投射到奇幻创作领域,就变成了上古禁咒相比当代魔法威力无穷。

从文化和社会学的角度讲,
这种情结来源于民族主义或是文化认同,因为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老年人作为累积和传授知识经验的主体长期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很多文化都有先祖崇拜或是敬畏长者一说、祖先的地位仅次于甚至等同于神明。而奇幻故事为了体现出世界观的宏大性,往往会设定十分漫长的时间线,于是就很容易激发出这种对先祖、对古老文明的崇拜之情,自然而然将他们设计得比后人厉害。

从艺术和美学的角度讲,
上古元素能够带来一种史诗感。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史诗指的不是现在常说的那种人物多场景大战争打得响亮再搭配两个神话传说的那种史诗(X),而是体现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古老的东西即使消失了也能留下脚印、万物在时间长河之中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在的事物皆是能够追本溯源的那种史诗。

最后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熊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即奇幻创作本质上是一种天马行空式的幻想创作,人们在创作奇幻的时候,核心目的是想要展示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或世界。如此一来,越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东西就越不奇幻、越远离生活感的东西就越奇幻。而这个远离,放在空间层面上是纯架空世界观,放在时间层面上就是加入戏份较大(一般读作威力较大)的上古元素了。换句话说,奇幻爱好者喜欢的是远离感和陌生感,上古元素只是恰好符合这点又很好用而已。

那么,各位认为,崇古情结究竟为何而生、源于何处呢?
或是如果自己就有崇古情结的话,对个人而言这种偏爱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什么?你问我?如果……如果黑龙可以算崇古元素的话,那我的这个偏爱当然来源于我喜欢恐龙啦!(不)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我有这个倾向WWWWWWWWWWWW
你看小蛙的剑法和轻功都是袭自秦朝的古代武功,而不是像其他人是学了较晚期的武术或魔法WWWWWW
个人的看法我最支持的就是

从历史进程的角度讲,人类文明(尤其是欧洲文明)经历过文化断层,所谓四大文明古国死了三个,而受那三个古文明影响的新生文化则确实经历过后世研究古人发现原来古人科技水平那么牛逼的历史下略
这个

文明断代又重新发掘的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并且每一次都会在后来的文明中产生巨大的火花和能震动整个文明的震撼感,你会写出"世界未解之谜总爱说古埃及金字塔是外星科技造"就是你也被这震撼了,我相信这种感动以及经验,是自古以来人类歷史传承中的共情,因此屡屡使用并不意外,也许广泛的程度已经跟"爱情可以拯救一个人"这类的近乎创作常识的认知差不多多了。

你不要以为这种事情只有在歷史研究中偶然发生,在现实中真的是会随便发生的!比如我千辛万苦的在实验室建立了以前没有的切片染色技术之后,偶然发现八年前学姊的实验记录,原来八年前我们实验室是有人会切片的!但后来技术失传,我们成了不会切片的实验室。然后我按著学姊的笔记去翻仓库,居然找到了整箱没开封的切片用高级玻璃和几个平常都得购买的染剂的配方!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古人牛逼的歷史进程WWWWWWWWWWWWWWWW连实验室这种无聊的场所都有后世发现古人牛逼的事情屡屡发生,所以说这种事情很多的!人会往那方面想,真的不能算日系RPG的锅WWWWWWWWW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唔,你懂我的,我比较倾向于从形而上角度去解释..........

我本身是个进步主义者,所以自认为完全不崇古......但在审美角度,我可以部分理解崇古的倾向~
如众所知,我们对瑰丽壮阔的奇幻作品,常赞其“有史诗感”,或直接形容为“史诗”。史诗本意为“讲述历史的诗歌”,但如果我们从美学的角度进一步阐释,史诗由“史”和“诗”组成:“史”为历史,或者从更广义角度将,为时间;“诗”为诗歌,或者从更广义角度将,为美感。那么,史诗的本质,其实就是“由时间赋予的美感”。既然如此,当然是时间越久,越有这种美感啦WWWWWWWWWW

再进一步说,为什么时间,尤其是悠长的时间,能够赋予事物美感呢?
一言以蔽之,因为我们人类怕死,恐惧时间流逝,更怨无常WWWWWWWWWWWWWWWWWWW
尽管世事多艰,但总体而言,对有智慧的人类来说,生命和世界总是值得贪恋的,打顶100多年从内心而言其实完全不够大家活~
因此,那些能够在时间流逝中坚挺、流传,并对当下继续发挥其影响的事物,就很容易被我们人类所羡慕、景仰,并对它们赋予种种诗意化的表达,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在内心深处也想那样啊WWWWWWWWW
这正是所谓“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情怀WWWWWWWWWWW

那么,继续回答为什么奇幻故事要崇古~
正是因为我们向往这些能纵跨历史、千年不易的事物,于是也越加倾向于美化、崇高化它们~
这大概也是一种情人眼里出西施吧WWWWWWWWWWW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TOP


@红峡青灿写道:
你会写出"世界未解之谜总爱说古埃及金字塔是外星科技造"就是你也被这震撼了
其实你仔细看会发现……我对每一个的震撼点都能理解(X)WWWWWWWWWWW
所以就挺好奇,虽然原因很多并且都有道理,但是占比应该是不一样的,那么哪种类型的比例比较高呢?WWWWWWWWWW
其实我比较怀疑第一种和第二种这种简单粗暴型可能也挺多(X)WWWWWWWWW

确实,我们看到很多作品在提到上古神器时确实会顺道一提这是一种失传已久的科技,这种说法看起来很符合文化断层的现象
但同时,其实这些作品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会往这个方面深挖的,甚至都不会提到文化断层带来的震撼和感性体验,就只是单纯的几个字设定一提
所以这种在我看来就只是作者懒得构思其它原因,直接使用了一种最常用最成熟的套路而已,内在创作动机上应该分在第一类(X)
典型的例子就是《妖精的尾巴》里,威力极其强大的“失落的魔法”,本质其实就是为了开挂 (?)
羽·凌风 于 2020-8-14 10:26 补充以下内容
回复 3#  @大熊星座

我懂了,就是首先美学本身是追求美、突出美的,一些被认定为美的东西本身就很容易在作品中得到专门的升华(比如爱情)
所以当史诗感被认定为一种美,追求史诗感的美,也就会自然地去突出和优化他们具体的美丽之处(比如永恒性、高尚性、强大性)
而为什么美学会把史诗感认定为美呢?核心原因就是人生苦短、我们渴望永恒WWWWWWWW
所以美学层面的崇古情结就来源于人类的本质是秦始皇(不对)

所以那些刻意美化、崇高化传统文化的人,到底是因为民族主义、还是因为热爱史诗感呢?(???)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但是占比应该是不一样的

我也觉得占比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只说我个人是很大程度上因为"喜欢文化断层的震撼"所以喜欢崇古WWWWW
第一种我想到了好几个例子,最典型让我很生气的田中芳树,不想写亚尔斯蓝战记就搞出一个外星神器把主角等人都杀光!
这完全就是一个上古机械神的最好范例WWWWWWWWWWWWWWWWWWWW

其实这些作品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会往这个方面深挖的

但我觉得这倒不一定是可以从作品中看出动机的,作者个人有这样的感性经验可能会造成这个喜好,喜好表现在作品裡,他们未必会去深挖,就只是自己喜欢所以写了,真的只是用来做机械神那倒不一定WWWWWWWWWWWWW
看起来懒得不一定是真的懒!你得去考察这人心理的动机!

我还有想到一种,就是作者采用这个套路其实只是因为它够套路,前人不管是甚么原因,用这个套路写出了很厉害的神作,后人是一边模仿一边创作的,虽然称不上抄袭但至少是"大神这样写我也当然要这样写"的心理,即使不知道大神这样写是甚么心态或者原因,总之就是因为效果好所以后人也就写了,倒未必有细思过为甚么会用这个元素。这种就比只是拿来机械神更低级,属于作者思想不成熟或者创作技术有待加强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有意识模仿。这跟机械降神不一样,机械降神是懒得想或者不想想所以去崇古来处理剧情,而有意识模仿只是因为想让作品跟神作一样,根本没去想这对剧情的影响。把这个考虑进去的话,我觉得有意识模仿才是这么多崇古作品中的最大比重,因为以成熟作品来说崇古其实是相比于其他常见元素来说比较不容易写坏的,而不成熟的作品去模仿成熟作品的片段超级常见,你不觉得有很多网文都是把几个动漫或其他有名的网文的片段捡来换人重组的吗?有意识模仿不只有崇古,更常见的就是转学生、人格切换的设定、白天是学生晚上是杀手(or甚么其他东西)这种作品,族繁不及备载,我觉得这就是崇古作品氾滥的根源。

我小时候刚开始创作的时候也有这个倾向,会觉得为甚么很多元素大量作品裡都有?那这一定是一个很棒的元素!所以就会硬塞进自己的作品裡,比如我小时候注意到很多动漫作品主角都是三人行,两男一女的组合,我觉得这就是人物排戏的公式,所以会千方百计地想把主角党搞成这种组合,但后来稍微比较大(其实也没很大,国中吧)了之后我发现,神作或名作的主角党会是这种组合是有原因的,要马就是要搞两男主一黑化兵戎相见的剧情,要马就是要搞三角恋的展开,如果不是要搞这种事情的话三人行是没必要的。长大后我没再搞这种元素,但小时候确实有有意识模仿的经验。

至于神作为甚么要崇古?我觉得既然算是神作,只单纯来机械神的比例应该不会很高,后面几个原因佔的比重我就不知道了。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