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资讯/同人分享

内容类型 原作讨论
原作名称 《花木兰》
转帖来源 -
好久没更新这个系列了WWWWWWWWWWWWWWWWWWW
鉴于目前咱们这边电影爱好者相对较少,决定合并一下,把一段时间的院线片集中到一起发,同时换个格式~
自己感兴趣找来看的非院线片再单独放WWWWWWWWWWWW

《1917》
导演: 萨姆·门德斯
编剧: 萨姆·门德斯 / 克里斯蒂·威尔逊-凯恩斯
主演: 乔治·麦凯 / 迪恩·查尔斯·查普曼 / 科林·费尔斯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马克·斯特朗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战争
官方网站: 1917.movie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 印度 / 西班牙 / 加拿大 / 中国大陆
语言: 英语 / 法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2020-08-07(中国大陆) / 2019-12-25(美国) / 2020-01-10(英国)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1917:逆战救兵(港) / 一九一七
豆瓣当前评分:8.5
熊评分:四星,推荐!
罗杰迪金斯的表现超级出色,画面近乎无可挑剔,神乎其技。部分情节和镜头很有冲击力很动人,如主角在战友死后搭车时,车上其他士兵的闲聊、玩笑与主角间的疏离感,如主角玩命推车的戏份。但片子有个最大的问题,其(伪)一镜到底所追求的真实质感及代入感,与片子本身偏浪漫偏宗教化的剧情编排及场景布置是南辕北辙的,一会儿出来个老鼠、乌鸦啃尸,一会儿来个曳光弹下的恢弘夜战和十字架,一会儿来个玛利亚般的洁白少妇和基督般的婴孩,一会儿来个撒满白花飘满浮尸的静谧小河,单独一个还好,放一起纷至沓来就显得有些刻意了。观众在一镜到底的代入中很难获得充分的置信感,反而有种天启般的宗教感。二者之间的割裂,大概是本片没能拿到奥斯卡重磅奖项的原因吧。(当然即便如此,我还是不怎么看得上《寄生虫》)

《信条》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编剧: 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演: 约翰·大卫·华盛顿 / 罗伯特·帕丁森 / 伊丽莎白·德比茨基 / 肯尼思·布拉纳 / 亚伦·泰勒-约翰逊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科幻
官方网站: www.tenetfilm.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 俄语 / 乌克兰语 / 爱沙尼亚语 / 印地语 / 挪威语
上映日期: 2020-09-04(中国大陆) / 2020-08-26(英国) / 2020-09-03(美国)
片长: 150分钟
又名: TENET天能(港/台) / 时空追捕 / TENƎ⊥ / Tempus / 天呐天(豆友译名)
豆瓣当前评分:7.8
熊评分:三星,还行。
每一方面分开来说质量都不能算差,然而,结合在一起后定位却相当尴尬。
片子是典型的高概念电影,以概念为绝对中心,然而偏偏其概念设定却是偏软偏工具化的,连基本的硬科幻标准都没达到,经不起严格琢磨。同时,影片落脚点选择也比较奇怪,男主一个莫名其妙的一见钟情大发慈悲,女主一个平平无奇的失败婚姻,实在没什么讲头,却要以此来承载拯救全世界的剧情主线,轻飘飘的完全hold不住,更别提还硬要画蛇添足地插入什么未来生态破坏之类的无用之笔,很是多余。最后,叙事方面多少也有些问题,深谙“要描写不要叙述”的金科玉律是诺兰的优点,但电影毕竟是要讲究感染力、讲究取信于观众的,展示的详略、渲染的浓淡仍然需要细心琢磨,仅仅是【提过】就默认观众已经【be there】未免太过一厢情愿。
总体来说,在诺兰算失败作,有点可惜了题材。“时间”相关题材中,【时间之矢】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本身其实有蛮多可以在文艺方面挖掘和发挥的东西,至少比常见的【时间穿越】有意思多了。可惜,电影最后拍出来,并不比一本《从混沌到有序》更生动。

《花木兰》
导演: 妮琪·卡罗
编剧: 劳伦·希内克 / 里克·杰法 / 伊丽莎白·马丁 / 阿曼达·斯尔沃
主演: 刘亦菲 / 甄子丹 / 巩俐 / 李连杰 / 李截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奇幻 / 冒险 /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中国大陆
语言: 英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0-09-11(中国大陆) / 2020-09-04(美国网络)
片长: 115分钟
又名: 木兰传说 / 花木兰真人版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
豆瓣当前评分:4.9
熊评分:二星,较差。
风评太差所以没敢去影院,网上看了30分钟,实在腻味就关了。
要承认制作还是精良的,至少达到了迪士尼行活水准。但电影确实不好,违和感很强。
违和的原因其实和中西文化差异关系不大,主要是动画和真人电影两种载体之间的隔阂造成的:动画可以全面架空搭空中楼阁,而真人电影——不管你在手法上是什么风格什么主义——则天然自带了对现实感与自然感的基本要求。不单花木兰,迪士尼近年的多部经典动画真人翻拍版都有同样的致命问题:仅仅满足于简单粗暴地用真人去再现和还原动画,有时自作聪明加一些迎合时下的小点子,给剧情来段brainstorm式的局部魔改,但却完全没有考虑给真人化后的动画加上一层必不可少的现实滤镜。这些真人翻拍版,从剧情展开到布景到人设再到台词对白,整个创作思维完完全全还是迪士尼动画片的那一套,把真人演员当漫画纸片人来用,缺乏基本的基于不同载体特点的二次创作和加工。给观众的感觉不是动画片真的现实化了,而是一帮人一本正经地模仿动画,于是自然显得虚假、笨拙又尴尬。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最近有不少名片但鑑于我是不喜欢上电影院的人,最后只去看了Fate stay night却无奈被4DX雷得不要不要的连看个fate都不太爽了

关于花木兰你提出的观点很有趣,是关于这片的批评中我第一个看到从这个点切入的,
那些甚么政治啊影星立场的批评已经烂大街了,还有人认为片子裡的孝道是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刻板偏见甚么的,
甚至有人觉得对战效果称不上两亿的投资特效很五毛,还有甚么歷史考据错置这些批评都太多了。
还有很多人对于李翔被拿掉很火大,我有很多朋友说李翔跟花木兰根本不是霸权式的上下级恋爱反而是超越身分的真爱甚么的,
总之,

鑑于本来动画就是一片魏晋南北朝人用宋朝火炮打秦朝匈奴的歷史错置片,
还有我从小就一直觉得李翔喜欢的是男儿身的花木兰所以李翔其实是甲之类的裡设定,
我个人最不满意的部分是,动画花木兰本来是一个有点武侠奇幻的片子,木须龙的祖先位啊甚么的本来就都是超自然的,
你真人版拿掉了搞笑的木须却给我放女巫和凤凰?我觉得迪士尼想瞄准中国市场这是最大的败笔,
搞不清楚中国文化裡的玄幻重心是甚么东西,凤凰啊不死鸟甚么的并不是中国独有的概念,
但猪鼻狼嘴鹿角牛耳蛇身虎掌鹰爪虾鬚鲤背的中国龙才是独一无二的概念!拿掉造型上已经98分的木须,放一个蒙面女巫进来?


近年来迪士尼真人版我觉得最棒的就是美女与野兽和阿拉丁了,美女与野兽剧情单纯想拍烂也很不容易,
而且认真说不对等的感情关係贝拉和野兽的问题比李翔和花木兰大了好几个星际,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呢WWWWWW
阿拉丁真的是很不错,我还去电影院二刷呢,特效又棒演员的演技又好,改编的地方也不毁损原作重心,
还把动画的神祕感和超自然景观最大程度的真实化了,是最近最好的了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回复 2#  @红峡青灿
你竟然看了吗?说好的你很少进影院呢!WWWWWWWWWWWWWWWWWWWWW
其他那些批评我觉得都没错啦,尽管我只看了30分钟不到,但是在还原东方文化、东方历史上,确实做得很糟糕,是很典型的西方人拍东方系列,并且哪怕同属于这个系列,违和感也比《功夫熊猫》、《魔琴传说》之类还要强!确实是很有问题XD
只是我觉得吧,所谓的“西方人拍东方”系列,本来就是拍给西方观众看的,说白了就不是拍给我们看的,用东方主观视角去挑错、指摘和吐槽一番,感觉意义不太大,因为那本来就不是人家的创作原意,人家本就没向这个方向去努力,又谈何成败呢?
所以我的不满主要还是集中在动画转真人的失败上WWWWWWWWWW

至于木须龙,原作里确实是个亮点,但是话说回来我觉得其实中国其实也没那么龙控啦,把它拿掉也没那么不可原谅WWWWWWWWW


【发帖际遇】:大熊星座 走在大街上摔了一跤,竟然发现地上躺着 12F卡币 ,赶紧捡起来!

际遇事件仅作娱乐,正式设定请见【DL故事集】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TOP


我是去看了我感觉我已经没救了要变成月球人了

我觉得吧,所谓的“西方人拍东方”系列,本来就是拍给西方观众看的,说白了就不是拍给我们看的,用东方主观视角去挑错、指摘和吐槽一番,感觉意义不太大(下略

可是熊你知道吗?这就是这部片最大的问题啊!迪士尼公开说了这是拍给中国人看的!说了这是给中国的一份大礼之类的话!还说会为了中国的美德让剧情更上层楼!你去查真的有这个发布会wwwwwwwwww那完全就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你居然没有看出来他们的努力你就知道这有多差wwwwwwwwww

我很不满意木须龙的原因是因为,迪士尼说木须龙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特色角色!而且太过于奇幻!所以拿丢掉,那女巫和凤凰不就是自打嘴巴吗?说到底这部分我是对于编剧的自相矛盾很不满,这种剧情,是出自小太刀右京之流吧!这种矛盾设定噁心爱好者的设计不应该是迪士尼这样有头有脸而且严谨专页的公司做出来的啊!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三部电影都看过了,也来感慨一下,并表示不同片子合在一起发对怕剧透的强迫症真不友好!你可以考虑加个spoiler(X

《1917》
就像你说的,一镜到底的代入感和艺术化的剧情/场景之间存在不少的割裂感
不过与其说是割裂,不如说是……这片子像是在尝试游戏化的表达方式,或者说这片子的一镜到底像是从游戏里取得的灵感(?)
一些对剧情推进影响不大的部分,比如几次在战壕中穿梭的镜头、大部分赶路/枪战的镜头、踩地雷后逃生的镜头、以及在曳光弹下行走的镜头,全都是采用的游戏最喜欢用的越肩视角
而一些剧情/文戏比重比较大的部分,比如年轻士兵出事的场景、车内的场景、和少妇交谈的场景、逃生和河中漂浮的场景之类,看起来就像游戏里的过场CG(X)
所以这片子看起来很适合做成互动式VR(不)WWWWWWWWWWW
说起来那个曳光弹下的废墟场景是真的很浪漫WWWWWWWW

《信条》
哎,挺有趣的一个脑洞设定,可惜故事没讲好!WWWWWWWWWW
讲到未来人宣战的动机时,我在影院里都能听到你的一声叹息!为什么现在这些电影反派都喜欢搞点绿色和平啊WWWWWWWW
而且还不单单是人物行为和动机没讲好,而是设定本身也没有讲好!后果就是观众看得全程都是一种稀里糊涂的状态
对比同样是诺兰的脑洞设定片《盗梦空间》,花了大半个篇幅来一点一点地解释设定,即便如此到最后的多重梦境(尤其是最后一层)还是相当地云里雾里
而这部片子则是……把盗梦空间前面的设定讲解缩到三分之一不到,然后直接把观众给扔到多重梦境里面!
当电影里男主要回溯搞事情时,男二一直在旁边提醒他说“你都明白了吗?”,这时男主一脸坚定地说没有问题……而作为观众,我只知道接下来肯定会发生什么很厉害的事情,可是我并没有搞明白啊!男主你能不能再多问两句啊!(X)WWWWWWWW

《花木兰》
鼓起勇气看完这部,然后表示……这才不是【简单粗暴地用真人去再现和还原动画】呢!它才没有好好地还原动画!动画的剧情逻辑比真人版舒服多了!真人版简直就是剪了几个动画的场景然后强行把它们拼在一起了而已!根本就不是还原!WWWWWWWWWWW
而且除了剧情,真人版的演出感觉也很有问题啊,演员演技几乎全程掉线,每个人的台词都像是在棒读……迪士尼对这部电影完完全全没有在用心吧?这真的不是一个洗钱片吗?(?)
去掉木须的罪大恶极之处不是木须是龙,而是木须的人设很可爱!而真人版里的凤凰就是一个纯粹的花瓶!去掉一个性格讨喜的角色却换上一个对剧情推动没有任何作用的、为了玄幻而玄幻的脱戏花瓶,不能忍WWWWWWWWWW


【发帖际遇】:羽·凌风 走到龙洋城中央广场时见到喝得大醉的羽·凌风正在疯狂撒钱,立刻凑上前,获得了 41F卡币 。

际遇事件仅作娱乐,正式设定请见【DL故事集】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本帖最后由 大熊星座 于 2020-10-17 22:19 编辑
回复 5#  @羽·凌风

《1917》
没错,你说得很对!这片子多多少少是有点像游戏,所以尽管多数时候沉浸式体验很棒,但偶尔又让人有种在看游戏般的出戏感~
不过,我认为并不是因此就说它灵感来源于游戏!肯定不是!WWWWWWWW
不是我歧视游戏,而是作为严肃艺术创作的手段,电影确实比游戏发展得还是早太多了,而一镜到底式拍摄在电影业内本身就是很有意义且极具难度的大突破和大挑战,是很多导演一直都想尝试的一种电影展开方式!只不过得益于近年的技术进步,终于开始可以实现了WWWWWWWWWWW
所以这样做的构思和目的,肯定是和游戏没什么关系的WWWWWWWWWWW
但你提到的这个点很好!这反映了一个问题!
即,过分追求一镜到底式的沉浸,可能在有些时候,会反而造成观众的脱离,造成出戏~
何以如此?我的想法是,一镜到底虽然技术难度很高,但总体而言,信息量却反而变少了——因为,传统镜头剪辑的方式,其实是浓缩式的,是把所有富有信息量的叙事和镜头语言浓缩起来集中展示,信息量不够的过场则全部切掉省略不要。而一镜到底则不然,它的叙事是绝对连续的,这就导致在整体叙事展开中的每一个部分,无论信息量密度大小,都无法做割舍和浓缩。而信息量一旦不足,很自然地,观众就容易出戏,注意力就容易跳出电影转到其他方面。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在采用一镜到底时,其造成的沉浸感,并不足以完全抵消因其无法浓缩、提炼信息而导致的出戏感,因此必须要搭配弥补信息量的其他手法,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举例来说,《鸟人》也是一镜到底,但鸟人并不是单一角色的从头到尾追踪,故事线索也有多个分支,所以尽管是一镜到底,但却可以通过多场景间的调度、多人物间的转换和多剧情线索间的交错而充分补足信息量,观众就不会出戏,反而觉得精彩纷呈;而《1917》,在采用一镜到底的同时,又选择了单一人物、单一故事线的全程追踪,尽管其已努力填充了很多细节来增加信息量,但仍不免还是有些信息密度不够,最终造成观众的出戏。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TOP


《1917》
个人觉得非常好看,9.5/10,大力的还原战壕场,以及战壕中的人生百态
后方的人领饭,一派休閒的四处飘荡,高级军官们一派正经的对著模糊的空照图比手画脚
前方的士兵泡在烂泥裡抱著枪枝睡觉,兢兢业业的监视著敌军战线,害怕无处不在的狙击手

将军们的计画和军官给的忠告,巨大的反差明显看出前线与后方的差别,
上子弹、上刺刀,出壕沟时也是极其小心的匍匐出去
用著战场上的尸体和弹坑当地标小心翼翼地前进,移动时发生的一些衰事,动作方面的小细节非常到位,

前面这段应该是全片最精緻的场景

进入德军战壕还能明显感受到双方为持久战的准备截然不同,不过那个时间点看到战场上散布的战车残骸,可以确定是一战末期
德军已经开始败退,豪华的混凝土阵地和巨大的加农砲都只能原地弃置,幸好还是有准备给后来的入侵者亦点小惊喜

不过这一段主角们有开锁血
真的那么近的距离吃到诡雷应该直接就葛屁了XD

一路上的閒谈让观众逐渐了解两位主角的背景和身世,两人是好朋友,一个老练打过重大战役,一个比较菜却是导航高手,两人是这个小规模传令任务的最佳配置

事不关己的观察空战和战友逐渐死亡的细微变化都很到位,不过镜头一转,竟然有一整隻英军车队路过,太瞎了! XD
前面小心翼翼的穿越无人区都像搞笑一样 ,不过其实军队中不同单位本来就不会知道别的单位的动向,算是合理不过也算为了加快剧情推动,所以没有留太多沉浸回忆的时间,会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搭便车的时候,其他阿兵哥继续座车时的閒聊鬼扯,车子抛锚的时候除非长官来命令,不然也是能混就混
就只有主角这傢伙拚命赶著要让车子移动,身负使命加上时间压力,让他明显著急起来
跟德军枪手单挑的时后枪声和操作声听起来真的很舒爽

然后废墟城市的场景感觉有点没钱,这一段节奏比较慢,画面也几乎都糊成一团,德军的配置也很奇怪,一路下来主角也几乎算精疲力尽了,短暂的休息也没坐太久,又踏上了旅途
另外说一下,那个被勒脖子的包曼命好硬呀!怎么勒都勒不死!

终于...终于,到了一个友军阵地,正在唱著舒缓的歌,听著就让人想睡觉...听著听著...靠!这不是休息时放鬆的歌,而是准备上前线赴死的送行歌!一问之下这竟然就是那个他要找的部队!他要阻止发动攻击的部队!但是攻势已经开了,再不赶快传达讯息
这整支军队都会踏进陷阱!(官方说法

最后这一段有拍出军队并不是一次所有人站起来往前衝的,那样只会让所有人一次被砲弹炸死,士官叮咛士兵作战要点,军官注意时间,一个连一个营一波一波的随著攻击发起时间推进,就算在砲火洗礼下,干部也必须有条不紊的执行命令稳定士兵,所谓军队才能发挥军队的功效。

将军的命令传达到了,攻势终止了,任务完成了,已经衝出去的士兵应该是这一幕最干的
该交代的也交代到,最后总算可以好好的休息,电影就到此结束。

几乎是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节奏相当紧凑没有太多冷场的时间,不过也不会跟观众讲太多背景故事
如果没有对一战有一些基础的了解,可能整部片都莫名其妙,如果有了解的话,基本上整部片都是喔喔喔喔喔喔喔!的状况下度过
缺点是太多内容,差不多到废墟城市的时候,主角很累,我自己也累到不行,转场间几乎没甚么休息时间算是一个小缺点。


如果对一战不太了解的话,我是满推荐
英勇之心:伟大战争(Valiant Hearts: The Great Wa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8q5F6dFqQ&feature=emb_logo
这个一次世界大战的解谜遊戏,裡面剧情出色,考据也相当完整

TO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