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昵称: 大熊星座
- 帖子
- 2025
- 主题
- 333
- 探险经验
- 6881
- 卡币
- 98 F
- 头像出处
- 谢谢凌风酱!
|
本帖最后由 大熊星座 于 2025-4-7 15:06 编辑
好多讨论啊,延伸出去的方面很多,我就不加入了。
主楼里面向所谓【强幻想】这一概念的表述在我看来已经足够清晰,并不难于理解,倒不存在歧义。
楼主有从这个角度去开展【强幻想】作品创作的雄心,这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在此先说一声加油与期待~
然而,关于这个概念与创作动因,我个人仍有一个小疑问就是.......what's the point?
正如某个论断所述:人从根本上实际无法想象出任何东西,人们所谓的想象不过是对现实的变形和重组。
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延伸,我们甚至还可以说:“幻想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幻想。”
如果承认这一论断,那么【幻想性】似乎就已不足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维度,因为所谓【幻想】客观存在的真实性都值得怀疑......
诚然,世界上是有【幻想作品】这一门类的~
但如果放在所谓【纯文学】的角度来讨论,我以为【美】却必然是真实的~
也就是说,在我看来,所谓的幻想作品,其借以打动人(给人以美感)的,并非其【幻想性】,反而是其从幻想中折射出的【现实映照】,是其“幻想”成分中反映出的人类共通经验或情感(当然这种共同经验或竟敢并不一定是主流显眼的,也可能是隐性而被忽视的)。
就以你说的博尔赫斯作品《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为例~
在这篇作品中,特隆之所以能入侵现实世界,之所以“世界将成为特隆”,其实是因为《奥比斯·特蒂乌斯》这本百科中描述的特隆世界观是如此地“真实、精确”;是因为虚构的特隆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尽管有别于书中的现实世界,但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却足够真实有说服力,让人们“为它的精确性倾倒”,甚至会让人们认为“这样去看待世界也未尝不对”。
而博尔赫斯的这篇作品之所以能成为被广泛传播的经典,除了其在形式和表达方面的创新外,同样也是因为这篇作品巧妙地映射了现实,通过对虚构与现实的探讨对现实中通行世界观的稳固性和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指出了现实世界中的众多“常识”和“真理”或许仅仅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并因此而引人深思.........
从这个角度看待,无论是小说中的《奥比斯·特蒂乌斯》百科,还是现实中的《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这一小说,其感染人、引人入胜的恰恰并非所谓的【幻想】,而是借由【幻想】这一形式传递出的【真实美感】。
说到这里,想到了另一部美洲作家的作品,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在我眼中,虽然这部作品也极尽幻想之能事,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瑰丽、诗意的幻想城市,探索了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无限可能性,但这些城市之所以打动、感染忽必烈(读者),让读者甚至认为它们真可能存在的,还是它们对现实中某些侧面的映照和折射,还是它们具有的【真实美感】。
恕我确实记不清具体出处了,但印象中王小波在他某篇杂文里似乎有过这样的类似表述:
如果存在这样一个生物,在大海深处或宇宙之中飘荡了几千上万年,它的经历和见闻无疑会是极其独特且前所未有的。假设有一位作家能够将这个生物的所见、所闻以及思考都记录下来并形成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在内容的新颖性上无疑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仅仅拥有这样的新颖性并不足以赋予作品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关键在于这种叙述是否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是否能够反映或揭示出人类共通的经验或情感。(原话我真记不清了,大意如此)
因此,虽然我理解主楼里想表达的意思,但我个人并不认为单纯的【幻想性】强弱是一个真命题或者说足以成为一个独立维度,强调【强幻想】或者【弱幻想】,在我看来更多是一种手法和形式上的尝试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