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世界: 【烈火流星】
头衔: 姊姊的妹妹(?)
- 帖子
- 4728
- 主题
- 1023
- 探险经验
- 21191
- 卡币
- 11311 F
- 头像出处
- 原子弹落下!
|
哇!这个论坛吹甚么风?居然把愿意花时间探讨深入问题的大师都给吹来了!
虽然那丑提到作品我并未全部读过,但关于这个讨论主题,由于我本身是材识浅薄的不入流作者之流,在我看来是混合著涉及两个问题:哲学,以及文学作品本身的目的。
先讲比较好解释的文学作品本身的目的好了,《魔戒》《冰与火之歌》《哈利波特》《沙丘》和《三体》这几个作品中,三体我是没读过的(但我看过大刘的球状闪电),沙丘看过电影后去了解了故事的精简剧情,魔戒有完全读过而且很喜欢,冰与火和哈利波特则都是主剧情基本完全了解细节比较不确定。在我看来这几部作品的目的都比较接近于用文学来表达别的东西,而非纯粹展示文学本身。比如哈利波特很明显(作者也说过)是用魔法世界来对种族歧视乃至于二战时欧洲状态的暗喻,并宣扬作者想推崇的观点。《魔戒》《冰与火之歌》的重心在于故事,而且是史诗级架构的故事,文学本身仅作为说故事的手段,《沙丘》《三体》则在描述展示某一种价值观和对人类社会/行为的讽喻,所以我认为这些作品本质上就不是在追求文学本身的艺术性或者专研文学,当然这些作品中的某些文学价值和艺术性都极高,可那终究不是作者写作的本质。
因此这些作品属于弱幻想就显得合理,他们大部分以现实世界的转化和隐喻为基础,就自然地会去遵守现实中的一些规则。好比说人物就会有明显的人性,无论是偏见傲慢善良或天真;好比说事件推进就会遵循现实世界的法则,要达成某事必须先前往该处或者先完成前置准备;好比自然规则一定会存在其中,人被杀就会死......等等等等的贴近现实的设定或事件,让读者能够非常容易的进入故事,不必费力去理解这些规则(毕竟和现实是相通的),更多时候的读者的脑力就用在思考作者想呈现的价值观或者故事内容上。
至于像西遊记红楼梦那些更不用提了,非常明显的只是借文学的皮在描述其他东西,因此其幻想也只是一种文学呈现的形式,不是其核心。
而那丑提到的其他强幻想作品,虽然我没看过,但单从那丑的描述中我感觉,这些作品的本质就是它们自身,作者撰写这些作品的目的就是要完善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乃至对文学本身的钻研,换言之作品本身即是目的。因此读者在了解其他部分之前就必须先了解作品本身了。作品的规则和设定乃至于呈现的方式,就是作者希望读者尽最大的脑力去感受的部分。虽然我无法很明确地说出文学是甚么,毕竟我对它不太了解(相对于我可以对"自然科学"是甚么下出一个完善且能被大部分人接受的定义而言),但我能感觉到这些东西它自己的目的就是文学,而非寓言或故事或价值观之类的其他东西。
简而言之,我所说的“强幻想”,就是“打根儿上就和现实世界不一样”的意思。这个“根儿”越深,它的幻想程度也就越强。读过《特隆》的朋友应该能很直观地理解我说的意思。
甚至于当那丑说某些作品本身的世界观和设定就完全和现实不一样导致需要花大量脑力去思考和理解,我觉得这似乎已经到一种哲学的境界,在探讨一些现实世界很常见的东西或规则,究其本质到底是甚么?或者对人类来说是否只是一种观点。对我来说试图去挑战常理或者自然规律的东西,都有点哲学的味道在裡面,有种奠基于思考而非现实,奠基于"可能性"而非"可行性"的意涵。只可惜我这个人的脑力并不足以胜任这类思考,又或者被科研训练得太过死板,每次看到这类的作品就很累,常常无法坚持读下去。
构造一个强幻想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需要从头理解,一切关键的东西都是从它的原则中演绎出来的,它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并非依存,而是对比,或干脆没有关系。
这个感觉就是要做一部哲学大作的起手式啊!
----------------------------------------------------------------------------
从这个话题来衍伸的话,我感觉到得是人类的成长,似乎其本质就是一种对思维的定型化,将有无限可能性的大脑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和训练之中固定为某一种思维模式,并使之对这种方式有著近乎反射性的优良操作,而这种定型化即是个人职涯或社会脚色的本质。我最近就发现对某一个客观存在的事件或者概念,不同领域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可能是完全对立的,而这些观点往往来自他们成长过程融入某一个生活圈或职业中时经歷的学习和教育将他们的思维形塑,从而使之第一反应就有了和自己立场相符的见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下,有些见解会对某些人来说永远无法接受或者无法联想,因为脑部并未被训练采用那种思维。好比说做过免疫研究的我,完全无法理解认为打疫苗会导致不孕甚至把疫苗当作政府控制人民手段的那类阴谋论者是怎么想出这些观点,又怎么能在无人影响下自己从客观资讯中推测出对我来说很荒唐的结论。然而我知道在他们的圈子裡,人人都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甚至不用互相讨论互通有无,阴谋论者个个都能独立推演出这样的结论,恰如看到一篇新论文时即使没有讨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往往各自独立的有相似见解。
当然并非说被定型化后大脑就完全失去其它思维模式的可能性,但相比于被训练过的那种,其它种思维就很累,往往让人不想去干,人毕竟都喜欢舒适圈。好比说我,比起和一两个人讨论"生命的本质与意义"这类哲学的话题,我更愿意用生物学的角度对生命去下定义,包含必须有什么样的反应或者行为,从无生物到高等生物的不同生命现象等等......相当于大脑也是懒得用平常不会活化的突触或神经迴路吧 |
【发帖际遇】: 天空中传来隆隆的吼声,一条银角烈焰龙飞过,落下了手中的特别巨大的宝贝,而且不偏不倚正好砸在&sid=93wQpQ 红峡青灿 头上,花去了 118F卡币 医药费。
际遇事件仅作娱乐,正式设定请见【DL故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