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周六下午参加了一个书店里的讲座,内容是《坛经》,慧能祖师逃亡、隐姓埋名和重出江湖的一段。体验很糟糕,给我恶心得三天没缓过来。(坐标呼和浩特,有当地的朋友欢迎去体验一下,下个礼拜还有呢;具体时间地址请咨询……我。)

主讲人据说是个书法家,专业背景不大清楚,佛学水平也听不出来,但文言文功底是真够呛。几百字的东西翻译得错漏百出,但凡遇到关键地方就打马虎眼,举几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生活中的例子”岔过去,整整两个小时,一个半小时是在东拉西扯讲故事。屋里还很热,我考虑到朋友的面子(讲座的组织者是我之前一位学生的父亲,人挺好的)没好意思走,也强撑着没睡过去。我旁边坐着一位“精致”的中老年妇女,听讲的态度十分殷勤,用个不大好听的比喻,全程就像一只饿极了的动物紧盯着主人手里的食物,随时准备蹿出去接住,主讲人每说一句话,她就要激动地点三次头,我离她不到半米,甚至听得到她粗重的呼吸声。我就在琢磨,您说您得多没见过世面,听见个“佛性是客观真理”“我有个哈佛博士的孙子”“事业成功就是成佛”就激动成那样,这要是把《中国佛教简史》看一遍那还了得……

讲座块结束时我提了几个问题,针对他糊弄过去的那一段,其中谈到“善根”的两类,一类有常,一类无常。他的回答居然把这里的有常和无常,解释为人生的有常和无常,然后就开始大谈我们在面对命运无常时该有什么心态……我心说,我是对佛家的东西一窍不通,但我好歹能看懂中国话;您老人家这是啥情况?更让我不舒服的是,旁边那位狂热的粉丝在试图“驳倒”我(奇怪的是,我也没发表观点呀)的时候,说话仍然只盯着主讲人,根本不看我,弄得我完全不知道她是在和谁说话——真是半点也不尊重人的么?就不放过任何一个寻求“权威”赏识的机会呗?

这事我憋了好几天,才想通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免费的讲座果然去不得;非专业的讲座也去不得。你不得不忍着它,听也听不下去,想和它较真儿吧,就像拳头打在稀泥上,对方不仅不受力,反而沾你一手泥,半天洗不掉。不学无术的民哲和没文化又被压抑的可怜人,真是产销一条龙,完美的市场闭环(当然了,这只是我的借题发挥,我遇到的那几位未必真的如此,只是不幸地被抓了典型)。我呢,从此看见了绕着走就完了。

要么说我感慨呢……我自己花很大功夫做的小说细读,不求有这样狂热的粉丝(当然就算有也挺可怕的),也希望把它们认真看下来、能和我真心实意地交流的读者更多些,可惜这样的读者还是少。俗话说“气人有,笑人无”,我倒不会笑人无,但有时真的会气人有,虽然我已经拥有的以及我渴望拥有的,毕竟和神棍们有根本区别,但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批人。就好比投资人只答应给一百万,我想用这一百万排一出公益的街头戏剧,张三却想用这一百万投机倒把赚黑钱,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当然不一样,但我们都会眼红这一百万,他拿到了而我没拿到,我当然会酸。我是在光明正大地酸,因为我知道这不会引起误会。

14:13 2025/3/3

 


我考虑到朋友的面子(讲座的组织者是我之前一位学生的父亲,人挺好的)没好意思走

袜你是真的伟大,我光是这种讲座就不会想去,本身对宗教兴趣很低,要又听到垃圾内容我就马上睡觉,不能睡我就走了。难为你辛苦你了,用日文说一句,够苦啰傻妈爹斯.......(辛苦你了)

听见个“佛性是客观真理”“我有个哈佛博士的孙子”“事业成功就是成佛”就激动成那样,这要是把《中国佛教简史》看一遍那还了得……

你别说,我有个好朋友是基督徒,她说以前教会裡就有个姊妹只要一听到甚么好事情(上至喜欢的候选人当选下至便利商店最后一个打折便当给她买到)就会马上很激动的说赞美主,然后还有一次看个新约,看得血脉喷张情绪激动大呼小叫涕泪纵横还昏倒在教会裡,送医之后医生说甚么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还住了两天院......我朋友觉得她有点疯。

真是半点也不尊重人的么?就不放过任何一个寻求“权威”赏识的机会呗?

魔怔人,不可常理待之(O)

不学无术的民哲和没文化又被压抑的可怜人,真是产销一条龙,完美的市场闭环

这个我很同意,台湾以前常有一种叫做"成功讲座"的东西,最开始是一些企业家或者某业界知名人士演讲自己的成功心路歷程,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些"自以为成功"的人都会办讲座,然后去听得通常就是些内心脆弱没有人生目标只喜欢依赖他人不能为自己作决定的弱者,就听著这些"成功人士"安抚他们觉得自己有力气了,就会买书,买这些成功人士的书,当然,他们实际上基本不能从讲座裡受益,毕竟要不要振作根本和讲座一两次没有关係,主要讲座的内容嘛,也就是一些无病呻吟或者好时机还没来你们要好好照顾自己之类的空泛的东西,属于弱者给更弱的人灌鸡汤。但这也是一个市场璧还,因为一旦其中一个弱者稍微重振了一点点生活,它会马上跃升成讲师,开始出书,然后收割更多弱者。这种圈子现在已经演变成心理疾病患者的取暖圈,随便一个"我有忧郁症但我成功了"就能马上圈到一卡车一卡车的病友去买书消费,非常可怕。我都不知道这是他们在安抚自己的方法,还是只是欺负病人在当韭菜而已。

我以前大学也被拉去听过几个类似的心灵讲座,我最不高兴的就是刚开场讲师就会先用一种大爱似的态度"包容与会者",其实就是在给予会者上debuff,让与会者接受自己被定义为脆弱的人,好让讲师顺利"安抚"。我非常不喜欢这种感觉,凭甚么一个并没有比我强大的人有资格说其他人脆弱,又或者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市井小民,哪来的谜之自信觉得自己成就非凡了?所以我往往没听到十分钟就走了,又或者为了学分闭上眼睛,让周公跟我讲解人生去。

就好比投资人只答应给一百万,我想用这一百万排一出公益的街头戏剧,张三却想用这一百万投机倒把赚黑钱,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当然不一样,但我们都会眼红这一百万

完全可以理解。所以我的做法就是躲在学术象牙塔,减少跟白痴交流。虽然不是说学术圈就没有白痴,还是很多的,但至少我可以不用遇到其他领域的白痴,使我自己要面对白痴和不同环境圈的双重折磨。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回复 2#  @红峡青灿

还是我见识太少了。我还以为是个真正研究这方面的学者来开个公益讲座,所以才决定去听听。现在想起来真是欠自己十五个大嘴巴子。佛教的民哲之多,我又不是没有心理准备,居然还能踩坑。
我平时倒是对基督徒的印象好一点,也许因为接触的基督徒碰巧是一些知识分子,不过在一些最基层的教会,神棍也确实不少。读经能读得昏过去,这不只是虔诚的问题了,已经有点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的苗头了……事实上很多人确实是把教会或者什么佛学普及的民间组织当成心理治疗会,但不同的是,他们的症状会在集体性癔症中互相激荡,乃至越来越严重,组织者却往往推波助澜,借此达到各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凡遇到个事就觉得这是主的恩赐的人,我严重怀疑她是不是真的信仰主,还是说把信仰当成逃避人生的借口。这就好像恋爱中狂热的追求者,一厢情愿的单恋者,其实并非真的怀有多么坚贞的爱情,他所有的只是幻想罢了。很多自以为学佛的人也是一样,“岁月静好”的时候信佛,倒霉的时候比谁都顽固执着,佛学最该起作用的时候,反而被忘得一干二净。
就像你说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躲进象牙塔里;这虽然不理想,但在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权宜之计了。至少这里的人是看书的,虽然三观不一定正,但起码能交流。和外行讨论问题是最忌讳的事,但凡你说一句话,引发的误解绝对比理解更多。我偶尔幻想,要是有条法律规定,人和人不许聊天,只能通过每次最少1000字的书信来交流,那该减少多少误会、增加多少理解呢。

TOP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大学时候的一个跟思修差不多的模块课,叫“中华文化”,公共必修课,每学期都有很多老师可选,有的据说还行,有的巨雷,但反正没人认真听的那种课。上课大概就讲一些老师对《论语》《老子》《道德经》还有《易经》啥的个人理解,全程跟念经似的,倒也无所谓,反正也没人认真听。
然后,我当时不慎选了一个巨雷的老师!经常讲着讲着冒出一些非常奇葩的言论,到现在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个:
(前面讲到中国古代尊重自然的观念)“……所以我说现在的火力发电什么就是在乱搞!应该用树叶来发电,你看一到秋天落叶那么多,烧树叶不就没有那么多环境问题了!”
“西方有个什么宇宙大爆炸理论,我就不相信,什么叫宇宙诞生于一个点?我们的《道德经》早就说了,宇宙是‘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让霍金来,我都可以跟他辩论!”(当时霍老还健在)
其他的例子不记得了,总之都是这种觉得古书非常厉害、传统文化非常强大,可以直接拿来和现代科学battle的类型。当时我和小伙伴们猜测,这人怕是某个正经课程的教职工家属,需要安排个工作但因为知识水平有限又不能安排正经课,所以就搞了个水课给他教吧。
而现在看来,可惜那时候(约摸15年前)民间讲课没现在那么常见,倒是传销比较常见(X),不然这人高低也能成为一个民哲大师,现在好多人就喜欢他这种调调(害怕.jpg)
所以,你们不要相信象牙塔,塔里面也有潜在的民哲大师(炸)

说到“主的恩赐”,让我想起有些做过海外基建的人会说,有时候他们累死累活把路修好了桥建好了,结果当地人却不感谢他们,而是更加勤奋地去教堂感谢上帝,就很无力WWWWWWW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回复 4#  @羽·凌风

现在的学术分科已经非常细了,一个分析哲学的专家在谈论海德格尔时完全可能就是个民哲。我还见过研究明史的教授主张古埃及伪史论的呢,就在我们这里的省级师范大学。这还是文科内部的事,文跨理、理跨文就更不敢想了。

我经历的那位还挺像你举例当中的这个人,连文本句读都没搞明白,就直接从古代哲学蹦到量子力学了,关键是幻想内容还没创意,写科幻小说都卖不出去。他也就欺负霍金说话没他利索。中哲里的民哲最爱挑的就是《老子》,因为看着简单,好像谁都能讲两句,其实这五千字就跟哥德巴赫猜想一样,也就剩看着简单了。

民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把哲学和科学对立起来,对哲学概念和科学概念望文生义,not even wrong。实际上这俩学科研究的就不是一个领域,谁也说不着谁,这都不是关公战秦琼,而是存在主义大战勾股定理——这都哪跟哪。哲学上讲的宇宙跟物理学上讲的宇宙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只是因为哲学不得不使用日常语言,所以它的概念总是不可避免地跟别的学科的概念相混淆——这种混淆对于学哲学的人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于没有任何哲学修养的人来说,还真是个问题。我在一个很中二的时期,也经常跟民哲辩论(谁都有幼稚的时候……),我就发现民哲比民科要难缠得多,因为民科的错误很容易发现并指出,但民哲的错误很粘牙,它往往不是出在知识上,而是出在理解能力上。一个人的知识错了,你给他指出来然后就可以不理他了;一个人的智力低下,这是真没办法。

至于这个感谢上帝的事吧……你想,修桥的是一群人,要感谢搞不好还得挨个送红包,而教堂是免费进的,想捐钱就捐,不捐上帝也不怪。在外国,用圣事代替人事就跟我们过年放炮一样已经变成个习俗,这倒还罢了;中国的基督徒如果还这样,那就确实有点魔怔了。

我有个朋友就是基督徒(新教徒,不做弥撒的那种),我跟他认识了一年多才知道他是个基督徒,进教会快十年了。他跟我什么都聊,但唯独不聊信仰,就算讨论起宗教的事(我平时也喜欢讨论这些事)我也听不出他是个基督徒,因为我平时冒犯上帝的话多了去了,也没见他纠正我一次。他跟我说他信上帝就和暗恋是一样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就行,要不是我逮着问,他根本就不愿意给我解释。甚至信教也没让他变成好人,他平时该干嘛还是干嘛,该乱搞男女关系还是乱搞。信仰并没有影响他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没影响他的道德。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对待信仰的态度,因为说白了,信仰就跟生活没关系,就是纯粹精神上的事,但凡硬要扯上关系的都是把上帝当送子娘娘那么拜的。
那丑 于 2025-3-27 23:24 补充以下内容
回复 5#  @那丑

我修正一下我的看法。显然民科比民哲更可怕。因为我刚在网上看了条新闻:一男子为了发明“永动机”连杀5人,以此激发创造灵感。
民哲们还是很好的,很乖的,很老实的,把自己关在家里构思大一统理论就好,这个不需要灵感,因为你们是天才,加油!

TOP


[/quote][quote]@那丑写道:
我修正一下我的看法。显然民科比民哲更可怕。因为我刚在网上看了条新闻:一男子为了发明“永动机”连杀5人,以此激发创造灵感。

噗,我关注的犯罪区UP主(?)今天也讲到这个案件了,什么梦幻联动(X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jLvzpEZ5
还真是单纯为了获取灵感又专门去搞了个杀人机器,真TM恐怖
说起来这个UP主以前还讲过一个类似的,也是个技术宅(?)搞了个杀人机器出来,而那玩意儿杀了17个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M411x7o3
emmm,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理工科能激发人的动手能力,所以有歪心思的理工民科确实好可怕

我有个朋友就是基督徒(新教徒,不做弥撒的那种),我跟他认识了一年多才知道他是个基督徒,进教会快十年了。他跟我什么都聊,但唯独不聊信仰,就算讨论起宗教的事(我平时也喜欢讨论这些事)我也听不出他是个基督徒,因为我平时冒犯上帝的话多了去了,也没见他纠正我一次。他跟我说他信上帝就和暗恋是一样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就行,要不是我逮着问,他根本就不愿意给我解释。甚至信教也没让他变成好人,他平时该干嘛还是干嘛,该乱搞男女关系还是乱搞。信仰并没有影响他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没影响他的道德。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对待信仰的态度,因为说白了,信仰就跟生活没关系,就是纯粹精神上的事,但凡硬要扯上关系的都是把上帝当送子娘娘那么拜的。
这种信仰方式也有点意思,有种“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的意味了WWWWWWWW
当然,如果信仰能够引导人多做善事,还是挺好的WWWWWW


【发帖际遇】:羽·凌风 走在大街上摔了一跤,竟然发现地上躺着 17F卡币 ,赶紧捡起来!

际遇事件仅作娱乐,正式设定请见【DL故事集】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