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资讯/同人分享

内容类型 原作讨论
原作名称 《神雕侠侣》
转帖来源 -
通俗文化圈里,都特别喜欢给角色尤其是主角配CP,除了官配以外,往往书中稍带一点暧昧的角色,都会被部分读者说成是真命CP。而神雕侠侣这本书中,除了正统杨龙恋,还有杨、芙恋和杨、襄恋等各种说法。
      我以前看的是三联版,一直以来只承认杨龙正统,因为书里就是这么写的,其他女性作者都没给真命待遇。
      但客观地说,小龙女跳崖还治好了毒,这本身确实有牵强之处,一些风言传闻说这不是金庸原意,是在读者压力下才改的还是有一定道理。
      前段时间因为一些原因重读了下神雕,从风陵夜话和三枚金针等章节一些字里行间判断,我觉得在金庸原意中,最后应该确实是打算把郭襄配杨过,作者原意中的故事轨迹很可能是他们二人先后跳崖后,发现小龙女估计终于还是不治,郭襄用最后一枚金针要求杨过不可再寻死,杨过则被郭襄所打动成为眷侣。
      原因呢,主要是金庸写龙杨,一直是按照“有缘无分”这个悲剧模版来写的,一直都是虐主模式,龙的定位应该属于“悲剧真命女主”,原意中应该不会是喜剧收场。
      郭杨两家三世纠缠,又从初代起就有指腹为婚的婚誓,到了杨过这一代,可以说,主要是郭家亏欠杨家。郭襄一出生,书中就出现了“用郭襄换解药”的剧情设置,把郭襄写成了化解郭杨两家恩怨的关键,这是一种很宿命的“还债式的”设计。正是因此,金庸还专门去写了小龙女怀抱郭襄与金轮法王大战的剧情,让杨过在16年后回想起这段往事时还“不由得痴了”,并且还反复强调郭襄出生那天杨过(和小龙女)就抱过她,可以说郭襄在整个设定上,就是小龙女遗志的投影和化身,二人是一前一后相互辉映、薪尽火传的关系,并通过这种设计来体现出一种带有遗憾的悲剧美。
      这样的创作套路其实蒲松龄早就用过,在聊斋的《小翠》一文中,小翠与男主王元丰作为夫妻生活多年后缘分已尽必须离开,但王元丰痴恋小翠,守着一幅小翠的画像苦思不已,小翠体恤王元丰的思念之苦,又回来和王元丰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中,小翠的外貌潜移默化地一点点在改变,慢慢变成了一副与画像不同的样子,终于有一天,小翠趁王元丰不备,抢过画像丢入火中烧毁然后飘然而去,走前嘱咐王元丰不要再思念自己,去娶某某为妻,后来王元丰找到某某,一看她正是小翠后来慢慢变成的那个样子。
      而金庸在创作神雕,创作小龙女和郭襄时,很大可能正是参考了聊斋中小翠这篇小说和角色,想要塑造一出类似感觉的爱情悲喜剧。而由于读者的呼声和阻力,这个方案最后没有得到贯彻,于是,金庸只好通过曲笔,在《倚天屠龙记》中把这个故事原型安到了殷梨亭、纪晓芙和杨不悔身上。
      至于郭芙呢,还是就算了,神雕无论是现行版本还是金庸原意中,她应该都仅是作为一个爱情中的宿敌和反面来设计的,小龙女在的时候是小龙女的反面,杨龙爱情遗志继承到郭襄身上后,就是郭襄的反面,直白来说就是烂桃花,无论如何也和真命女主沾不上边的。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回复 2# 狼狗傑

那个我也看过...........
不过似乎只是民间凑CP的邪教自编的谬论WWWWWWWW
倒是龙本来金庸想写成不治身亡,由郭襄最后和杨过在一起,却因为读者压力而改了的说法好像是当初在连载的时候就流传了很久~

至于突然提到这个~
主要是最近发现书末很多细节描写,以及对只言片语的处理方式,与这个走向确实是若合符节的~
可以看出作者的这个初始用意还是有点明显,一种很“小翠”式的残缺美剧情塑造思路~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TOP


我記得自己看過倚天屠龍記中黃衫女子是楊過與郭芙後人的說法
坦白說我自己也是討厭這個說法的(哎
原著到底在想甚麼我也就不想管了,總之不喜歡的隱藏劇情線就是要眼不見為淨(喂

找不到楊過的郭襄落髮為尼也是挺淒美的(爆
比再看那個郭芙出現好多了((
「你到底是誰?」巨狼芬利斯咆哮著問道。
「你知道我是約書亞,」一直以來化身為小孩的救主逐漸消失在光中,他的聲音仍在空氣中迴盪,「不管我是誰,我是你和伊利諾的朋友,這點永不改變。」
——賓根的約翰,耶穌與伊利諾人之祖芬利斯的對話,《伊利諾村的起源故事》,主後十二世紀。

TO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