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资讯/同人分享

内容类型 原作讨论
原作名称 《007》
转帖来源 -
本帖最后由 大熊星座 于 2021-3-7 11:40 编辑
如题~
昨天在群里聊到这个话题,感觉很有意思,大家都有很多看法,同时对007这个角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个人眼中都有自己最喜欢的007形象~

从最开始的肖恩康纳利到现在的丹尼尔克雷格,007已经先后由6位演员出演过~
v2-d0d976941231d815d622a4fdb8be4334_r.jpg
那么,你最喜欢的007形象是由哪位演员塑造的呢?可以分享一下吗WWWWWWWWWWWWWW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我先我先!我是庞德电影的铁粉!(举手举手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庞德片和007的人物应该要被分开讨论。由于帖子重点是讨论演员,电影本身就不一部一部分开说了,但我不是六位007都看过,所以我讨论的部分只有覆盖到提摩西、摩尔、布洛斯南和克雷格。

先说庞德片的部分,庞德片这个延续了几十年的系列,在我眼中看到它是一直在变化的。首先007的小说本身具有时代性,那个年代的价值观和幻想,在现代已经不是主流了,那个年代在二战的末期,间谍和特务被当成地下英雄,而女性是为了衬托这些英雄的光鲜亮丽所使用的形象,当时的人幻想著可以用许多高科技的武器来打倒敌国,并且英雄式爱国主义是基本认知,因此庞德片主题就是007的英勇、各种酷炫的携带型武器和变形车、美女富豪和赌桌、还有出生入死的任务。但放眼现在,间谍被认为是国家的必要之恶,互抓间谍和怀疑其他人是间谍的环境、女性平权的意识高涨、高科技被用来危害社会的隐忧,这些种种的变化都让庞德片的核心变得不合时宜。另外还有电影拍摄工艺的进步让表现手法可以变得花俏且复杂,五毛特效或真实爆破已经不是动作片的本质了。儘管原始设定是老套的,然而庞德片并没有退缩,它迎合著市场与时俱进,造成系列间风格的明显割裂,我认为这个分界就是在布洛斯南和克雷格中间。克雷格以前的007是我所谓的典型庞德片:飞车、美女、浮夸的动作和装置以及庞德光环。一开始007在片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英美立场的敌国,007对抗的是轴心国,这些片子是为同盟国的观众服务的;后来他对抗苏联,为民主国家的人服务,然而苏联最终还是解体了,全球化的浪潮营造了短暂的地球村现象,这时007失去必须打击的敌人,于是片子开始往深层去探讨,克雷格演的庞德片开始挖掘007的人设,或者尝试新的电影表现手法。在拍摄工艺上,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布洛斯南之前的剧情设计和动作画面,是走写实风格的,没有很多抽象的或者联想性的画面,甚至根本没有唯美画面,镜头就是跟著人物走,打架就打架开车就开车(?),因为风格写实但007却无所不能,造就了最著名的主角光环:谁射庞德都不会中,他打谁都中,这种近乎胡闹的设定也成了007的特色。而克雷格开始演007之后,庞德片在迎合市场的情况下剧本做了很大的更动,特效和拍摄手法的精进让克雷格第一部007片《皇家夜总会》展现出了属于21世纪的华丽现代风格,更加贴近观众的数位化纸醉金迷,武器的设计也更加智慧,虽然因此牺牲了不少典型庞德片的特色,但让人感觉007不再是过去那个歷史感很重的战争特务了,而是一个生活在现代、为政府服务的神祕人。因此,纯论电影手法和拍摄效果上,当然丹尼尔克雷格的庞德片是最好的,他佔据了时代的优势,我毫不怀疑未来的007可以比克雷格的更好,更加满足观众对007无所不能的想像。

再来讲脚色营造,也就是演员诠释007的部分,这应该才是主题想讨论的吧,看我多会离题!
先说我对007角色的理解,我认为特务或者杀手的人设有其不可取代的特征性张力,这种张力是其他的职业很难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人物的性格,也跟agent职业的特殊性紧密结合,特务是出生入死活在刀口上的人有今天没有明天,他跟职业佣兵最大的差别在于特务带有隐密性和忠诚性,并且因为与政府或大型机关紧密连接,在生活品质上可以大大超过佣兵,且特务的战斗环境是精緻的机关遍佈处,对手是少数菁英,接触到的是机密资料,造成一种远较佣兵优雅高贵的格调,这是一般以杀戮为业的其他职种所没有的特性。特务本人性格的张力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生死看淡遊戏人间的从容,他们笑谈杀伐但行事有自己的坚持,带有自外于人群的洒脱感,手段精緻且道德和忠诚度堪比优秀的军人,他们对死亡无所畏惧。比如我很喜欢的《清明记》清明雨,我写青刀星的时候也在对这种杀手性格致敬,这种结局比较弹性;另一种是行事冷酷但内心炙热,为了守护其他人或者国家的安全甘愿弄脏自己的手,但本质上不愿意伤害其他人,因此精神常常活在忧郁自责和痛苦中,一旦有偶然的机会就会展现出远较常人要善良和温柔的人性,这种类型比如卫宫切嗣,是我觉得比较难写但是很常见的套路,一般走悲剧结尾。依照我对007人物的理解,他通常偏向第一种,时常用批判的角度去鄙视群众、嘲讽对手、在远距离外欣赏自己搞出的乱子、会对自己的技术自豪、在任务的空档时间沉浸在酒精和庞德女郎之间尽情享受、对武器有自己的审美,也会开同事玩笑并且不忌讳让长官头疼,但是某些事件会诱发出短暂的第二种,比如无辜的人被捲进他处理的事件丧命、对手是个铤而走险的苦命人、治标不治本的任务、他认为自己干的是一桩脏工作、觉得自己永远不会得到正常家庭的幸福、有时候认为自己压力很大,还有他很珍惜上司和同事。007是一个两种通吃的类型,这个人物在遊戏人间和复杂人性中展现出了非常独特的平衡,因此他的性格和特色都是无可取代的,也才成为特务的代表作。

回到演员的诠释上,我比较喜欢皮尔斯布洛斯南,他把第一种演得很好,他演的007把遊戏人间的从容诠释到极致了,但打戏就不怎么样了,有可能是我看的时候比较大了,觉得布洛斯南的那几片特效都很五毛,但瑕不掩瑜啦毕竟是有年代的东西了,其他人的话,摩尔和提摩西我也觉得很棒,这两人虽然没有布洛斯南那么愉悦,但也很可以,摩尔演的007感觉比较有责任感,老英国绅士的优雅很明显,而提摩西的表情也很从容,虽然他武打桥段比较粗鲁且我私心布洛斯南比较帅,但总归,这三人都会笑!看起来都是沉浸在agent的生活中的。克雷格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因为他都不太笑!表情太严肃太机器人了!我怀疑他是隔壁实验室做的贴皮AI!克雷格是两个杀手性格都没有演好的007,我从他身上看不到这两种的平衡表现,他演战斗的时候不从容杀戮的样子很严肃,好像这个任务很困难他马上就要死了,我就会一直想他是有光环的庞德耶?但看起来他忘记了他的光环;然后演床戏也不enjoy,他跟女人纠缠看起来很敷衍,一点都没有享受的样子,好像是女人自己缠上来他很不乐意一样,可是007明明就是一个很喜欢美女的人设,而且他被感动的时候表情有点假。整个人任务感太重,没有人性,给我感觉他真的裡外都是一个杀戮机器。虽然这不能全都怪克雷格,因为他演的是正在转型的007,飞车、美女、浮夸的动作和装置以及庞德光环这些经典元素正在被慢慢稀释,片子裡增加的更多是抽象手法和非顺叙的陈述,所以我会觉得他不够007也是必然的,但正因为他没有把007的经典元素诠释好,所以我才不喜欢的。

不过,皇家夜总会真的是满好看的,所以即使不是很喜欢这个演员,我还是会支持007系列的,这就是铁粉的老爱吧
红峡青灿 于 2021-3-7 14:19 补充以下内容
by the way,丹尼尔真该减肥了,他演恶魔四扶的时候,肚子太明显,害我一直出戏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本帖最后由 大熊星座 于 2021-3-8 14:53 编辑
回复 2#  @红峡青灿

在讨论之前我要先为丹尼尔克雷格的身材辩护一句!WWWWWWWWWWW
他才不是最胖邦德!顶多说成是最壮邦德!但胖和壮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他确实也是肌肉练最好的一个邦德了,因为全球肌肉男大风靡是在克雷格007时代之后,在以前几人007的时代都还不流行肌肉男WWWWWWWWWWWW
你只是嫌他肚子大罢了!你说的鲔鱼肚,我们这边叫水牛肚,其实很多时候反而是健身导致内脏变大造成的,越肌肉的反而越容易有WWWWWWWWWWW
但水牛肚不代表胖!脱开来看里面不是油肚,是腹肌拼成的!WWWWWWWWWWWWWW
而且,即便克雷格在《皇家赌场》和《天幕危机》之后胖了一截,但我敢说,论体脂率他应该仍然是所有邦德里最低的WWWWWWWWWWWWWW

好了,言归正传WWWWWWWWWWWWWWWWW

我觉得你说得非常好,对邦德前后两个时期风格上的转变归纳得也非常到位~
没错,确实邦德电影的情形就是如你所说一般,you're totally right!
但我还是最喜欢丹尼尔克雷格WWWWWWWWWWWWWWWWW(炸)
原因有两点:
第一,如你所说,007电影的风格确实是转变了,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好的转变,我更喜欢转变后的韵味!所以附带也更喜欢转变后的演员!并且,不管怎么说,单纯从电影质量看,转变后的这几部电影质量确实更高WWWWWWWWWWWWW
第二,虽然风格前后有过转变,但我认为邦德这个角色的意象内涵其实是没变的,是一以贯之的,而相比其他(我看过的)邦德演员,克雷格的人设更加契合邦德的内涵WWWWWWWWWWWWWW

先来横向对比几个同类型角色吧~
《007》系列里的詹姆斯邦德,《碟中谍》系列的伊森亨特,《谍影重重》系列的杰森伯恩和《24小时》系列的杰克鲍尔~
可以说,这几个人物里,除了杰森伯恩之外,其他几个都并不仅仅只是个角色,其身上都是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和意象性的!
伊森亨特象征的是美国式的开拓进取、挑战极限和永不言败,是一种美左审美体系中的理想形象~
杰克鲍尔象征的则是高效务实、精明强干和能力过硬,他比较类似于《虎胆龙威》里的约翰麦克林,是一种美右审美体系中的理想形象~
而邦德,与前述两个人物都不同,他既有着屡屡能够在复杂任务中游刃有余的高超能力,同时又有着良好的品味和生活格调,是一个英式审美体系下的精英,也最让我中意WWWWWWWWWWW

在我看来,间谍/特工片的魅力,并不在于特工的神秘、特工任务的危险和特工能享受的上流生活等等这些表象元素,而来源于特工们面对的问题和情况足够复杂,it's complex enough!
它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成人童话(或者,如果不考虑政治正确的话,我更愿意称为男人童话)和形象——即便是无比复杂且困难的情形,这个人也能凭借自己的洞见、智慧、能力和魅力找到一条出路,he can always find a way in complicated society!
这个童话的魅力根源在于,真正进入社会后,每个人(尤其是在邦德诞生年代,那些出社会工作的男性)都会发现它是那么的复杂难解、千头万绪,都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难题和种种声色犬马,当你尝试在其中周旋并最终找到解决之道时,你也就仿佛一个特工一般~
因此,你看特工片的时候,特工的英雄形象其实正是对你自身的拔高和讴歌,是对在复杂社会中周旋的你的升华和放大!WWWWWWWWWWWWWWWW

假如这样去理解特工片的魅力~
那么,《碟中谍》系列的伊森亨特就显得有些过于不现实——你总是去主动迎接挑战,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就不会翻车的吗?我才不信咧!WWWWWWWW
而《24小时》系列的杰克鲍尔则显得有些过于现实和庸俗——你总是这样务实又拼命,一切都硬碰硬,那你和我有什么区别?我自己已经够烦了!WWWWWW
只有《007》里的詹姆斯邦德刚刚好!即不至于太假,也不至于太累太笨,既有写实性的一面,又有游刃有余的潇洒!刚好是一个最合适的投射对象WWWWWWW

这也正是我对007的理解!
上一个帖中所述,我认为007本质上是一个关于“成熟”的意象和图腾!
邦德的核心与灵魂,不在于他十八般武艺精通,也不在于他有多强悍有多无所不能,是在于他的“成熟(mature)”~
理想中真正的成熟,让人能够在社会的纸醉金迷和声色犬马中游刃有余,在无比复杂与凶险、充满诱惑与机遇的世界与社会中从容来去,虽然有时仍会失陷于或这或那的诱惑,有时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无奈,但仍能用自己的能力、智谋、高科技道具与魅力去坚持贯彻自己的意志,这就是邦德的魅力!
在我看来,《007》系列一直坚持了这一内涵,所以,尽管不同时期的《007》电影在风格上有一些转变,但它的核心还是始终如一的~

那么说回历任演员的问题~
为什么丹尼尔克雷格的人设我认为更加契合邦德的内涵?
因为,相比前任皮尔斯布鲁斯南和罗杰摩尔过分的优雅从容,克雷格的007更加硬派和写实,他会碰到对付不了的难题,会中招会吃瘪,会被算计,他时常需要依靠自己的顽强和坚忍,需要面对更复杂、艰难的抉择,这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作为投影与观众自身更加贴合!
而相比乔治拉扎贝以及提摩西达顿过于强悍的身手和战斗力,克雷格的007又更多懂得用智谋、人脉、沟通和谎言去解决问题,显得更加有手腕,因而也更有格调~
再加上,007本是一个成熟的精英特工形象,但长相上克雷格的碧蓝眼睛却非常具有少年感,是特别典型的雅利安青少年长相,二者间的差距,与电影(如《皇家赌场》)剧情中007一方面冷酷从容另一方面同时又真挚深情的特质恰好形成了对偶,给人一种“再成熟的男人内心里也永远都是孩子”的感觉(误),也为电影平添了几分额外的张力。

总而言之,我认为特工片本质上作为一种成人童话或者说男性童话,一方面需要足够的写实性和复杂性才能让观众更好地投射代入,另一方面对人物形象也需要足够的升华和拔高,才能让观众从中获得愉悦与爽度WWWWWWWWWWWWWWWWWWWWWWW
众多特工系列电影中,007在这个度上把握得最好,最具有复杂性,所以我最喜欢~
而历任007演员中,布鲁斯南、罗杰摩尔优雅有余,写实硬派不足,更像花花公子而不是特工;乔治拉扎贝、提摩西达顿则强悍有余,格调不足。丹尼尔克雷格塑造的007在这个度上同样把握得最好,他出演的这几部007电影具有最高的复杂度,人物的层次也最立体,因而,尽管我从小是看布鲁斯南版长大的,曾经也很迷,但现在我还是义无反顾地成了克雷格版007的坚定拥趸WWWWWWWWWWWW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TOP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分歧点了,你喜欢的是丹尼尔克雷格的007风格,说穿了就是你喜欢的是这个演员本人,
在此之下其实007系列的歷史性和典型元素甚么的都是其次,简单来说就是你在还喜欢布洛斯南的时候,你是喜欢007
而克雷格来了之后,你是喜欢克雷格!连带著克雷格正好演了你小时候就喜欢的007系列,因此你就认为自己喜欢克雷格的007了,实际上你本人对于克雷格的爱好是大过于007的。

就像,我本来就喜欢土方,山本耕史演的土方很棒,于是我觉得山本耕史是一个不错的演员,然后回头去检讨其他的土方就觉得其他的演员都演得不好,但其实是因为我开始喜欢山本耕史了,问题不在土方,在山本耕史!土方都是一样的,但山本耕史是不一样的,这时候谁跟我说山本土方好像小白脸啊山本土方土格不好啊山本本人长像幼稚啊他演不好土方,都没用了,我已经喜欢山本土方了WWWWWWWWWWWWWWW
所以我不找理由说甚么山本演的土方更怎样更怎样,因为理由就是我已经喜欢这个演员了WWWWWW

先来横向对比几个同类型角色吧~
《007》系列里的詹姆斯邦德,《碟中谍》系列的伊森亨特,《谍影重重》系列的杰森伯恩和《24小时》系列的杰克鲍尔~
可以说,这几个人物里,除了杰森伯恩之外,其他几个都并不仅仅只是个角色,其身上都是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和意象性的!

但是熊,我觉得这几个人物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007系列的风格和元素太明显,他已经成了自己一套风格,形象和地位都已经超然了,与其说庞德和这几个特务比较,不如说这几个特务试图追上庞德,无论是人物营造、世界观和性格设定上,强弱差距都太明显了,所以我不觉得这几个比较合适WWWWWWWWWWWWWW

你看特工片的时候,特工的英雄形象其实正是对你自身的拔高和讴歌,是对在复杂社会中周旋的你的升华和放大

我只能说你太会享受特工片了,我看这种东西真的不会有这种感觉,我对特工片不会有任何代入的慾望,事实上我很少把自己带入甚么其他的人物之中,比起觉得这是成人童话,我更专注在片子和作品对这些角色的营造,而这就是你认为特工的神秘、特工任务的危险和特工能享受的上流生活等等这些表象元素,但我其实觉得这些不表象,庞德电影之所以优秀,正是因为这些元素塑造出007的形象和风格,所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认为这些是表象,那就说明其实你看这些片子的时候,跟我一样是一个文学/电影工具论者,认为这些作品只是用来展现人性或者更深一层的意义的手段和工具,其本身的价值比较小,但我认为你一般不是这样的人,你是会享受所有作品裡构成美的元素的,而特工的神秘、特工任务的危险和特工能享受的上流生活这些,就是特工片之所以美、庞德之所以出众的原因,他特别美WWWWWWWWWWWW

因此我不觉得007是一个意象,我看他是一个被完整设定的独立脚色,含有我第一个回帖所说的那些特工性格张力,虽然他的设定在随著时代而变化,但他的本质,想表达这个人特点的那些本质并没有改变。"007"只能是"庞德",而"成熟"的意象可以是其他的电影裡的其他人WWWWWWWWWWWW我认为你会对007的理解进到认为他是一个意象,正是因为丹尼尔克雷格系列前两部过分唯美,(相对于以前的007)过分的意象化和形象化所导致的,于是又回到了我现在开头说的,你是喜欢克雷格>007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因此
会碰到对付不了的难题,会中招会吃瘪,会被算计,他时常需要依靠自己的顽强和坚忍,需要面对更复杂、艰难的抉择,这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可信

这些并不存在典型庞德人设中,庞德的典型人设是我说的飞车美女光环和无所不能WWWWWWWWWWW
克雷格系列就是因为削弱了这些庞德特征所以我才没那么喜欢的,但你就是喜欢转型之后的新元素而不是庞德个人的老元素,所以我要再说一次,你就是喜欢克雷格,至于
007本是一个成熟的精英特工形象,但长相上克雷格的碧蓝眼睛却非常具有少年感,是特别典型的雅利安青少年长相,二者间的差距,与电影(如《皇家赌场》)剧情中007一方面冷酷从容另一方面同时又真挚深情的特质恰好形成了对偶,给人一种“再成熟的男人内心里也永远都是孩子”的感觉
都已经和典型007差那么多了你自己也说,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你喜欢克雷格这个演员并没有错WWWWWWWWWWWWWWWWW

结论,熊是个克雷格厨!WWWWWWWWWWWWWWWWWWWWWWWW(炸

快把萌灿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