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前陣子因故從家裡搬到朋友家,兩個月後的今明兩天又要從朋友家搬到深坑。細細數來我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搬家次數好像滿多的,而且每一次都是疾走搬遷,無怪乎my old man說我是跑路大師。

五歲的時候家裡從一個縣市搬到另一個,國中的時候再搬回來並且一直住到高中畢業,大學的時候第一年搬去宿舍,第二年搬回家,第三年搬到很雷的房東那裡,第四五年搬到很好的房東那裡,畢業後的半年先後住過某偏鄉和朋友家,然後再搬回家,接著搬到研究所宿舍,然後再搬到另一個城鎮,半年後又搬到研究所附近,接著再搬回家,然後就是今年的兩次搬家。算起來我在28年的人生中已經搬過15次家了,雖然還是遠輸北齋,但我想比很多人一輩子都多了,而且我從來沒有在一個地方住十年。

人生第一次搬家對我的影響可能很大,雖然當時我沒感受到甚麼不開心,但後來回頭思考發現我有很多行為在那次搬家後就發生驚人的改變:有些我本來很喜歡吃的食物再也不吃了,比如葡萄乾在搬家後的某一天突然讓我覺得非常噁心,明明是以前最喜歡的同一個牌子;本來喜歡的枕頭和抱偶忽然完全不想要了被我丟在一邊,而搬家前一陣子奶奶剛做給我的新枕頭(枕頭君)原本覺得很討厭,搬家後忽然成了我最喜歡的安心小物還一路抱到現在......我不知道是不是太小年紀的搬家讓我成了一個對家沒有依戀的人,但我的手足都沒有這種傾向,究竟是當時他們太小(兩歲&剛出生數月)沒有辦法感受環境變化,還是我生性漂泊?

我對家族的情感聯繫和實體的家屋空間從小就沒有明顯依戀,猶記得小學三年級時我在學習單上回答「家對我的意義是?」時寫下了「一個不想回去但不得不回去的地方。」這個驚得老師約談我的答案,我知道大部分同學都寫是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但對我來說沒有感覺。說不定那位老師對我的偏差看法在當時就產生了,日後她又因為其他理由用相當不符合教師倫理的方式對待我,一直告訴我母親我是沒有愛和同理心的小孩直到我不堪虐待哭鬧不去上學,那是後話了,但當時我很明確的知道,絕大部分同儕都不會對這道問題寫出這種答案,特別是我並非家暴受害者或者生在問題家庭。

高中的時候有一位關係還不錯的朋友家裡要搬家,她為此感到很煩燥和沮喪,她說她不想離開從小生活的家鄉,我完全無法理解這種情緒。大學的時候同學們搬家的頻率變得很高,畢竟凡是有大學的地方就有各種惡房東虎視眈眈的剝學生的皮,這時候開始,討厭搬家的朋友絕大部分都是嫌麻煩,要不是雜物太多就是喜歡大型私人健身器材或買了難以用機車載運的家具,這些理由我就非常能理解,因為我已經從大學生活中理解到,不願搬家或者情感上不想離開家的同學,根本不會去外地念大學。我的大學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學生來自外地,這所學校就幾乎沒有甚麼戀家還會守地盤的傢伙,全都是些浪人,讓我覺得對家沒有依戀也不是甚麼奇怪的事情了。

雖說我對家沒有眷戀,但我對我的寢具忠誠度驚人的高,兩個枕頭抱了20年都沒換掉可見一斑,我會因為我喜歡的寢具老舊面臨要汰換但沒找到新的喜歡的寢具而煩躁,而且我對寢具的獨佔慾也無人能及。小時候我能夠聞一聞枕頭和棉被就知道今天有哪個家人在我不在的時候碰了我的枕頭並對此大發雷霆,因此我家人都知道不能碰我的寢具,即使我已經長大他們依然尊重我的習性,要挪動我的寢具都會先知會我。我的寢具對我來說就是家的錨點,是我最終的歸宿,我可以離開它們很久,但一定會回來需要它們。重點是寢具在哪,哪裡就是我的家。這完全就是MMORPG的復活點或回城定標,是腳色賴以存在的定位,我15次的搬家指的就是我挪動床鋪的次數!就是我改腳色回歸地點的次數啦!

「家是"我的"枕頭和"我的"棉被所在處,和家人與房屋啥的無關!」這就是我對家的定義。

 


快把萌燦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