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剛看到又有人分不清楚女人,女遊戲玩家和DEI,真令人生氣!女人就是一般的女性,女玩家就是玩遊戲的女性,DEI是啥鬼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對遊戲有意見的只能是這玩意,女人和女玩家根本不會讓遊戲角色變醜好嗎!

有時候都覺得那些所謂的"女權主義者",特別是堂而皇之大聲宣稱這點當作人設的那種,其實不是在提振女性權益,而是在想辦法讓自己的低能或愚蠢見解被同意,一旦別人不能同意,聰明點的給人扣上「父權受害者不自知」之類的罪名,笨點的就是無理取鬧了。

先聲明,我從來沒有和我認為其行為真的是在提振女性權益的女權主義者有過交流。不是我故意迴避她們,而是真的從沒有遇到過。我遇過至少三個說自己是女權主義者的傢伙,這仨沒有一個讓我覺得真正對女性有貢獻,還一個比一個讓我無法忍受,這讓我覺得那些真正在為女性權益付出的人,很可能壓根子就不會稱自己是女權主義者,她們只是在鮮為人知的地方默默耕耘著,所以我沒有機會遇見她們,又或者遇到了但因為對方很低調沒告訴過我她們做了甚麼,所以我不知道。

每次看到DEI在鬧遊戲又或者跟DEI鬧遊戲有關的新聞,我就會想起我第一次遇到的自稱女性主義者的傢伙,這個人比我大滿多的,當時我大二吧印象中。

她是個很友善的人,擅長畫畫態度友好,跟她網路聊天沒什麼壓力。我在網路上認識她大概半年,然後第一次和她實際見面的時候,她就開始聊起女權話題了。一開始,她說她覺得這個世界是由男性形塑的,因為男性掌握了大部分的權力,所以世界按著男性的喜好去被建構,導致女性要被迫遵守或者承受一些不必要的壓力,特別是在服裝和打扮上,她覺得女性被要求的程度遠遠超過男性,這讓她很不舒服,到這裡我都還算是同意的。她和我說她的前一份工作環境裡對女性的儀態要求相當過分,甚至會因為皮鞋不夠黑、金屬部分太多而被上司責備,但其實該工作是個辦公室職業,客戶完全不會看到業務員的下半身,此外對髮型也有要求,還不允許在手上配戴婚戒外的飾品,最終她受不了這些無關她個人能力的要求,離職了。到這裡我覺得她滿可憐的離職是對的。

然後離職後她想轉換跑道,想去考大學。我忘了她高職時讀的是商學還是藝術之類的,反正她說不想再幹類似的工作了。雖然決定讀大學,可是她對於要報名哪一種科系很猶豫,她自己好像喜歡心理系和做社工,但又覺得這種社服類型職業又累又收入微薄,但容易賺錢的科系她又都不太願意考。

「你不覺得能賺大錢的,除了騙人之外,要靠本事賺錢的都是理科嗎?」她這麼說,然後說所謂騙人的就是政治和法律,我當時以為她在開玩笑。我回她說其實理科大部分也不是真的很賺錢,能賺錢的大概就醫學醫美電機資工工程那類的吧,如果和我一樣讀生物,那只有動科/畜牧才能賺大錢。接著我和她說知不知道自己分數大概會在哪裡?能賺大錢的理科都要求很高的學測指考分數,如果要讀這些科系只能努力讀書了,又或者在自己分數能力內選擇可以報的科系也是一種做法。

「我數學很差的,那些要很高分數學的科系我基本都不能填啦,但你看,這就是男性霸權啊!就是因為男生數學好,所以把那些科系的數學門檻設很高,讓那些科系都基本是被男生獨佔的,不給女生機會,所以我跟你說這個世界都是被男性扭曲的喜好形塑的,社會上層的職業也都被男性霸佔,他們想辦法不讓女生進去那個圈子。」她說出這種話的時候我就有點懵了,我說也有女生數學好的啊,資工系也不是只有男生在念,女生數學不好更多的是自己不喜歡數學或者早早被家裡環境影響就放棄數學了的。

「那麼多女生數學不好,你真的覺得只是因為女生不喜歡,或者家裡的因素嗎?我跟你說,男人和女人的腦是不一樣的,女生天生就數學不好,這是有研究的。而且再說了數學有甚麼重要的?沒有數學也一樣可以活啊,數學只是一個男生特別有的優勢,他們就用這個對付女生,來剔除女生在理科的地位,只有很少很少天賦異稟的女生可以加入他們的行列,這你還不明白嗎?你自己都是讀理科的,你沒有感覺嗎?你沒感受到因為性別的緣故,你被排擠,你在圈子裡不受歡迎?

握草,那是我第一次,被不是我的圈子的圈外人說我在圈子裡被排擠了,我都沒有感覺到的事情怎麼她能那麼理所當然地說啊。

「你看,你已經被男性霸權影響受害而不自知了,妳為了在學術圈生存,你刻意打扮得像男生,還要把頭髮剪短,維持中性的作風,不就是為了融入這個圈子,為了更像男生來享受男生在圈子裡的優勢和資源嗎?你要讓自己看起來很幹練,讓男生覺得他們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才會把資源分給你和重視你,你都已經為了爭取這些東西扭曲自我了!你不用跟我說你沒有......你不用說你自己喜歡這種打扮,我知道你被影響了,你已經不能順從自己的本心太久了,說白的就是自欺欺人了好多年。」媽的,要是一百年前她跟讀大學的女生說這種話可能還有那麼一丁點道理,西元兩千多年的現在她對我這樣說,還不接受我的澄清,那時候我只覺得非常奇怪,有一種這人到底知不知道她在講甚麼的感覺。接著我花了很長時間跟她說沒有人逼迫我選擇中性穿著,人也不會因為穿這樣在學術圈得到甚麼真正了不起的好處,我的打扮完全是自己的喜好,我說了好久她才勉強接受,但我覺得她並沒有相信我。

我問她:「不然你覺得我怎樣才是順從本心?」
「當然是穿你喜歡穿的衣服啊!」
「這就是我喜歡穿的衣服!我現在穿這樣就是因為我喜歡,我試穿我喜歡的衣服來跟你見面的啊。」當時我只差沒跟她說子非吾,豈知吾之好?
「是喔,這就是你喜歡的打扮風格嗎?短袖襯衫長褲和布鞋?」她當時一臉嫌棄。現在想想,DEI那麼喜歡別人跟它們道歉,處處覺得被冒犯,這傢伙diss我穿著那麼久,擺出嫌惡的樣子冒犯我那麼久,一句道歉都沒有哦。

接著她繼續講回去她對理科的見解:「男生不僅是用數學逼迫女生不能加入理科行業賺取高薪,還逼迫在圈子裡的女生和他們打扮一樣,這些已經很不能忍了,但你不覺得最根本的問題其實是這個圈子裡有很多事情毫無道理,完全只是男生制定的規則,根本不重要嗎?比如說發表論文為甚麼要發在期刊上?期刊為甚麼就有公信力了?我找一家報社發,在路邊發傳單為甚麼就沒有人要信?明明我做的研究可能很棒啊!還有,我聽說論文要寫參考資料,為甚麼要寫那種東西?人為甚麼不能有自己的見解?處處參考別人怎麼創新呢?其實這些東西都是男性鞏固自己地位的手段,讓別人去特定的期刊發表就能維持期刊地位,就能在學術圈掌權吧?如果由女生來制定學術圈的規則,根本就不可能變成這樣!我會先把期刊廢除,大家就可以把研究結果自由發表在自己喜歡的地方,然後不用再有參考資料,每個人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讓女生建立學術圈,學術圈一定會更自由的!只是現在來不及了,已經被男生制定了。」

我,(大約)二十歲,瞠目結舌。

我不知道她能不能在其他領域做得好,但我知道她絕對不會是一個好的研究員。

然後我跟她說,基本上大學不用寫論文,就算要寫也不用發表,那是研究生的事情,你完全可以不要讀研究所,只是轉換跑道的話研究所也不是必要的。更何況那些很賺錢的理科科系,不讀研究所直接去公司入職才是賺錢效益最高的。

「當然不讀啊!欸說真的我很佩服你大學還沒畢業就想讀研究所,你知道研究所有多少狼師嗎?我有一個朋友就遇到過,被老師摸大腿。你看研究所那麼多男老師,你又知道有多少是色狼了?那風險很大欸!女生去讀研究所不就是羊入虎口嗎?我完全不敢想像讀研究所有多危險!後來我也勸我那個朋友不要讀了,但她還是要讀我真的不知道為甚麼,學位有那麼重要嗎?那可是狼師啊!」我說也有女老師可以選啊,她竟反問我:「女老師是不收男學生的嗎?男學生對女同學怎樣了,老師會保護學生嗎?女老師可能自己以前也是靠被男老師猥褻才能得到學位,成為老師的啊!這是一個連鎖欸!」

那時候我知道了,這人根本不是甚麼女權主義者,她只是個該去看醫生的恐男症(請原諒我用這種醫學不正確的詞)。她所謂的提振女權,其實只是消滅男性而已,女性需要甚麼她不知道也不在乎,怎樣可以提升女性權益她也不關心,她要的就是把男性的東西全部搶過來給女性,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消滅男性。

「謝謝你跟我分享這麼多資訊,讓我知道現在女性在學術界的地位有多可悲、學術界對女性有多不友善、甚至於女性在學術圈有多危險......以及還有多少可以改善的地方,祝你好運,希望你這麼勇敢去讀研究所,可以不要發生壞事。」我們的對話結束在她的這句話後。

然後,我目送她走,想著我從來沒有遇過這麼了不起的睜眼說瞎話人。我以為以我的行事風格和人設,大部分的人和我見過面之後,都會覺得「青燦是個很適合在學術圈生存的人,很適應研究環境還很如魚得水,沒見過有人做研究這麼快樂的。」最少最少,我覺得我應該算是少數能讓人看出是樂在其中的快樂研究生(其實現在也還是,做研究快樂,不快樂的都是研究環境裏的問題),更何況那時候我好像還沒進實驗室或者剛進,基本上還是個天天玩的大學生。

這件事讓我思考很久,我自詡還算口才不錯,但從來沒遇過兩人真心誠意交流對話後,對方可以完全理解到另一邊去的,重點她還不是故意,她也很真誠的在和我對談。這件事讓我感覺很怪,在那之前我以為經過對話,人如果解成完全相反的意涵,要不是故意,就是誤會,又或者對話中有誤解。可這一次完全沒有,是她按照她的邏輯把我的意思曲解成她想知道的意思的。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些人的邏輯永遠都不能跟我一樣,或者說跟世界上大部分的人一樣,落在鐘型曲線的95%信賴區間.......

現在看看那些干擾遊戲的傢伙們,跟這位仁姐不能說十分相像,只能說一模一樣了吧。

所以說各位女性同胞,不要因為某人說自己是女權主義者就以為她們是在幫助女人。實際上,她們是在把日子過好的女人貼上可憐的標籤而又不能真正幫助身在低處的女人,同時還要讓男性過上苦日子。這些人才是世界上最不希望女人過好日子的一群人,甚至不想讓人類過上好日子。

 


快把萌燦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本帖最后由 羽·凌风 于 2025-1-27 18:15 编辑
这个我记得你不是当时就分享了吗?怎么还在“初体验”?你最近又遇到类似的了吗?WWWWWWW
那些搞游戏政治正确的,绝大部分都是所谓的“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跟动保环保团体是一样一样的,你不能按照观点啊理念啊去理解,他们说这些本质上只是为了煽动一些社会上很广泛的不满情绪(例如“不满人类至上”、“不满性别歧视”),煽动就能裹挟舆论、占领舆论就能占领市场、占领市场就能有钱赚WWWWWWWW
游戏这个事情已经很明确了,就是一家叫Sweet Baby的公司在背地里疯狂运作,甚至安插了很多自己的人在别的大公司内部,为了赚咨询费,谁不给这个保护费就操纵舆论去抹黑你让你的游戏暴死WWWWWWWWWW
还有现在疯狂宣传的Trans也有人扒过,背后是很多医疗公司在推,就是为了赚变性手术的钱,毕竟那玩意儿真变了是要吃一辈子药的WWWWWWWWW
所以你也不要就看到他们厌男,他们扩散厌男言论也只是因为现在社会性别歧视严重,普遍的厌男情绪多,所以从这点上入手好煽动而已,而不是这些人真的厌男
毕竟这伙人其实也厌女啊,女孩子漂漂亮亮或是很厉害他们也不乐意也要跳出来说你在迎合男性(炸),而且真让他们去赚男人的钱他们收的比谁都勤快呢WWWWWWWW

至于你说的这个“仁姐”,只能说是个被这些团体煽动的一个小咪咪,被人拿着当枪使~
而枪怎么去做实际上的正事呢?能做的不过是用他的枪口发泄情绪罢了WWWWWWWW

话说你说的这种就是这边也非常常见的“女拳”,嘴上说着女性权益,心里想的全是怎么把男人(或者说其他人)的钱/权益抢过来
包括但不限于,一边说女性结婚付出大一边又想收天价彩礼,一边称呼自己父亲“生物爹”一边疯狂啃老,一边自己条件很一般一边百般嫌弃相亲男,以及在几乎所有的社会新闻下面玩双标,诸如此类
这边“真女权”已经不会用“女权”这个词了,而是用“平权”WWWWWWWWWW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这个我记得你不是当时就分享了吗?怎么还在“初体验”?你最近又遇到类似的了吗?WWWWWWW

我是和你分享過,你也知道這人是誰,但這件事本身是我遇到這類人的初體驗嘛WWWWW
我寫起來貼給別人看的,FB我廢文多,還是論壇好保存啊。

其實是昨天和另外三個人一起在FB上和另一夥人有點小爭執了,也不算爭執,就是比較激烈的討論,簡單說就是對方(版主)發了一張圖,配上文字大意說女生就是比較容易自卑,才會在遊戲上斤斤計較,男生多有自信都不會。


我看不過去,去留言說這跟女人沒有半毛關係,根本就沒這回事,首先女玩家才不會討厭漂亮女角,會嫌棄女角太漂亮的都不是遊戲玩家,普通不玩遊戲的女人也不在乎遊戲角色漂亮不,這根本就是DEI,那種東西哪能算玩家。然後有人紛紛站出來同意,結果這樓主我看就是個沒見過世面的蠢小孩,居然說它就沒看過女人會玩遊戲,但見過討厭女角的人很多,然後一些女玩家出來澄清,本來好好地講著樓主都要同意(或者被嗆到不吱聲了)居然真的出現DEI了啊?!

然後反智玩意出現我就撤了,我完全不想跟低能講話,但一開始站我這邊的那仨人就和DEI大吵,還不時tag我,我也就看了看了,回那玩意個幾句你不玩遊戲少管遊戲圈的事情。它就開始甚麼就是遊戲玩家不關心女權才必須要從根本改變,甚麼遊戲就是性別歧視的根據地,甚麼遊戲圈就是男性變得暴力的源頭,反正後來直接變成大型戰區我早就脫離戰線了,想想覺得那玩意蠢得要命,就忽然想起以前說過的這事情來了。

今天早上一看,那東西已經自己刪文了。

游戏这个事情已经很明确了,就是一家叫Sweet Baby的公司在背地里疯狂运作

是啊這個我也知道,話說我前陣子還特地去了幾個遊戲專賣店或者場子看看,日本這邊,或者說名古屋這邊,是完全沒有彌助遊戲的存在哦WWWWWWW要不是知道這個遊戲的存在,只看海報宣傳甚麼的,真的不知道有這款啊

所以你也不要就看到他们厌男

我覺得有一些比較笨的可能是真的厭,跟低能男厭女的邏輯是一樣的

至于你说的这个“仁姐”,只能说是个被这些团体煽动的一个小咪咪,被人拿着当枪使~

這個仁姊還有刺激的後續,我私下告訴你WWWWWWWWWWWWW
昨天跟朋友說,笑得不行WWWWWWWWWWW

一边说女性结婚付出大一边又想收天价彩礼,一边称呼自己父亲“生物爹”一边疯狂啃老,一边自己条件很一般一边百般嫌弃相亲男,以及在几乎所有的社会新闻下面玩双标

普信男的女版WWWWWWWWWWW


【发帖际遇】紅峽青燦 正在兽王森林散步,刚好看见小雪狼忆雪·雪漫,因为小家伙实在太萌了所以一整天神清气爽,获得 18探险经验 。

际遇事件仅作娱乐,正式设定请见【DL故事集】

快把萌燦抱回家!
Don’t think, just do. For the heart is an organ of fire.

TOP


某种程度上,我也自认为是个女权主义者,所以对这些问题也有过一些思考。
现实中的女权主义其实已经成了个大框框或者说成了一面旗帜,什么东西都可以往这个大框框里装、都可以放在这面旗帜之下。所以,你所能看到的女权主义者们其实主张也千差万别甚至南辕北辙,有些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有些看起来则显得荒诞不经。而即便是在合情合理的那部分里面,实际上其主张也可以再细分为无数个具体的派别,因此,很难去一概而论地讨论女权主义。
我自己赞同的是所谓的【自由女权主义】,并且基于一个自由女权主义者的立场,我对其他派别的女权主义主张也有一些疑惑,下面分享一点我与AI(通义千问)关于这些疑惑的讨论以供参考:
熊问:请问在大的女权主义理论框架中,与女权主义的其他派别相比,自由女权主义有哪些强调的立场和观点?它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思想源流与沿革?

通义千问答:
自由女权主义(Liberal Feminism)是女权主义运动中一个重要的派别,它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作为核心价值,并试图通过法律和政策的改革来消除性别歧视。与女权主义的其他流派相比,自由女权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强调的立场和观点
平等权利:自由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包括教育、就业、投票等方面。
个人选择:她们重视个人的选择自由,主张女性有权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决定,例如生育控制和个人的职业发展。
反对性别刻板印象:自由女权主义批评社会上对性别的传统定型观念,提倡打破这些限制以实现真正的平等。
渐进式改革:倾向于通过立法和社会制度的逐步改变来推进性别平等,而不是革命性的颠覆现有体系。
形成背景
自由女权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启蒙时代对于人权和个人自由的关注。早期的女权思想家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在她的著作《为女性辩护》(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1792)中提出了女性应获得教育和平等权利的观点,这被认为是自由女权主义的先声。

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要求更多的政治和社会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的女性获得了选举权,这也标志着自由女权主义的一次重大胜利。

思想源流与沿革
启蒙哲学:受到约翰·洛克(John Locke)、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人关于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理论的影响。
第一波女权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主要关注于争取女性的基本公民权利,特别是选举权。
第二波女权运动:20世纪60年代开始,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工作场所平等、生殖权利等。
现代发展:当代自由女权主义者继续推动职场平权、同工同酬等问题,并应对新的挑战,如网络骚扰和数字时代的隐私问题。
自由女权主义因其普遍适用的价值观而被广泛接受,但它也受到了来自激进女权主义和其他分支的批评,后者认为仅仅依靠法律和政策变革不足以根除深层次的社会性别不平等。

熊问:自由女权主义和激进女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通义千问答:
自由女权主义(Liberal Feminism)和激进女权主义(Radical Feminism)是两种不同的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它们在分析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社会变革的看法上存在显著差异。

自由女权主义的特点
核心理念:个人自由和平等权利。自由女权主义者相信,通过改变法律和社会政策可以消除性别歧视。
问题的根源:认为性别不平等主要源于法律、教育和就业中的不公平待遇,而非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
解决方法:主张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来改善现状,比如争取女性投票权、同工同酬、反性骚扰法等。
社会愿景:希望在一个既有的资本主义民主框架内实现男女平等,强调个人选择和机会均等。
激进女权主义的特点
核心理念:权力关系和性别角色的社会建构。激进女权主义者指出,性别不平等深深植根于社会结构之中,尤其是父权制。
问题的根源:认为性别不平等是由父权制所造成的,这种制度不仅存在于家庭中,也渗透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解决方法:提倡更为激进的社会变革,包括挑战并颠覆现有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规范,甚至质疑异性恋霸权。
社会愿景:寻求彻底重构社会关系,以创建一个没有性别压迫的新世界。激进女权主义者有时会倡导建立独立于男性主导机构之外的女性空间和支持网络。
两者的主要区别
对性别不平等的理解深度:自由女权主义倾向于表面化的解释,即问题可以通过调整现行制度来解决;而激进女权主义则深入探讨了性别不平等的结构性基础。
行动策略:自由女权主义采取的是改良主义路径,试图在现有框架内工作;相比之下,激进女权主义追求的是根本性的社会变革。
目标设定:自由女权主义旨在让女性融入现有的社会秩序,确保她们享有与男性相同的权利;激进女权主义则希望建立一个全新的、非父权制的社会秩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描述是对两个流派的一般概括,并不能涵盖所有个体的观点或立场。实际上,每个流派内部也有着丰富的多样性,不同学者之间可能存在观点上的分歧。此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熊问:我的一个个人印象是:我所赞同的“自由女权主义”,似乎强调的是“女性和男性一样强”,因此自由女权主义并不排斥所谓的“慕强”,它似乎更大程度上是从个人主义与机会平等的角度出发而形成的,似乎属于女权主义大框架下的偏右翼派别;而与之相对应,有些女权主义的派别似乎并不重点强调“性别无优劣”,而是从更深的角度出发,认为“慕强”本身就属于一张男权文化,认为强与弱、优与劣本身就属于不合理的社会规训和男权遗毒,并认为应从根源上打破、推翻单纯的优劣强弱这一社会评价视角和维度,这些派别似乎在大的女权主义理论框架中更加偏左翼。请问我的这个印象正确吗?请对我的这个想法根据你所掌握的背景知识进行一些评述和发散讨论,谢谢!

通义千问答:
你的印象确实反映了自由女权主义和一些更为激进或批判性的女权主义流派之间的某些区别,但这样的描述也存在简化和泛化的风险。让我们更细致地探讨一下这些观点。

自由女权主义与“慕强”
自由女权主义确实强调个人主义和平等机会,它通常不排斥社会中存在的竞争和个人成就的追求,包括所谓的“慕强”。这并不意味着它认同所有的权力展示都是正当的,而是说它更关注于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无论这些目标是什么。因此,在这个框架下,“女性和男性一样强”的说法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平等权利和个人能力的认可,而不是推崇力量本身作为价值标准。

更激进或批判性女权主义
你提到的一些女权主义派别,如激进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或者后结构女权主义,确实可能更加质疑传统的优劣、强弱观念。它们认为这些二元对立是父权制社会的一部分,用来维持性别等级制度。这类女权主义者可能会指出,“慕强”不仅是对男权文化的反映,而且是一种强化既有权力结构的方式。因此,它们主张重新思考和解构这些概念,以创建一个不再基于此类评价体系的社会。

左翼与右翼的标签
在学术讨论中给不同的女权主义流派贴上“左翼”或“右翼”的标签并不是非常常见,因为这种分类往往过于简单化,并且可能掩盖了各个流派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然而,如果一定要使用这些术语的话,那么倾向于维护现有政治经济秩序并在其内部寻求改进的自由女权主义可以被视为相对保守(即所谓的“右翼”),而那些寻求彻底改变社会结构并挑战资本主义、国家权力乃至异性恋霸权的流派则可以被视为更加激进或“左翼”。

评述
你的观察触及到了不同女权主义流派之间的重要差异,但也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理论都不是单一维度的,它们都包含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例如,即使是在自由女权主义内部,也有对于如何定义平等以及如何实现平等的不同看法;而在所谓的“左翼”女权主义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持有完全相同的观点。

此外,随着女权主义思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倡导跨学科的方法论,试图融合不同的视角来解决复杂的性别问题。这意味着即使是传统上被认为是“右翼”的自由女权主义也可能吸收来自其他流派的思想,反之亦然。

总之,虽然你可以根据你所描述的标准大致区分不同的女权主义流派,但在具体分析时应当考虑到每个流派内部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


这些讨论并没有完全解决我的疑惑,甚至某种程度上这些疑惑未必一定都能被解决,因为它们往往牵涉到超乎女权理论之上的、更加底层的政治哲学理念,不同的女权主义主张似乎只是这些理念在女权议题下具体表现而已。
但无论怎么说,经过对女权运动长期的参与和旁观,我认为现实中两性权利、权益的不平等和女性的普遍受压迫处境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受压迫的对象也就是受害者,去要求他们100%自洽、合理、理智不现实也不公平,甚至可以说他们的认知偏差和扭曲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正是压迫所必然导致的后果。因此,对大方向上真诚地在为女性争取权益和平等地位的人,虽然他们某些具体观点和主张未必正确、有待反驳,但从世界女权运动的视角出发,我觉得还是要坚持“不割席”这个大原则。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TOP


任何在原则上反对观点A的观点(观点B),在层次上一定和A是一个水平,换句话说,B和A只是一体之两面,而不是超越了A。女权主义的立场如果永远都是“反对男性中心论”或“建立女性中心论”,那它永远超越不了男性中心论,只能永远和它对抗,哪怕所有生物上的男性都死光了,它也要给自己建构一个“男性”(敌人),否则它没法继续存在。女性是人,但如果女权主义者从原则上就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同质的)性别、而不是一个个的(异质的)人的话,那么发生在女性身上的一切事都和性别有关,最后的结果就是性别斗争扩大化,走到极端的后果,可以参考其它类别的斗争扩大化的结果。
女权主义的先驱波伏娃作为一个现象学家,她懂得一个最基本的现象学方法,就是看事情不能用概念代替描述(事实上她的“第二性”的说法也是运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的出来的一个成果。它不是概念,而是一系列描述的集合,可惜的就是,后人把这个成果丢掉了,本来波伏娃是用描述来解构对女性的定义,结果她的“第二性”因为误解而被后人重新变成了一个定义)。但很显然,这种方法没有被她的后人继承到。张晓红看到李晓丽,她看到的首先不是她同学,而是女性;看到张晓明,看到的也首先不是她哥哥,而是男性,是敌人。在这种视觉的基础上,出现什么极端主张都不奇怪。这种极端派在生活中不接触具体的人,不做具体的事,满脑子性别斗争,一对概念包揽一切、抹平一切、“还原”一切,说好听点叫抽象的二元论,说不好听点就是二极管。二极管的两极看似对立,实则唇亡齿寒,依赖对方才能存在,所以极端女权和极端男权是一回事,甚至有些具体主张都一样。男权最恶臭的主张也无非是把女性当物来买卖,可是有些极端女权主义者也主张自己啥都不干,要求男性供养一切(这种主张实现出来,只能是用自己的自由去交换,别无他法,因为现实就是男性掌权,她们难道不知道吗?)——它们的区别无非是,前者把男性中心论摆在明面上,后者则把男性中心论藏在衣服底下。这不就是不接触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坐着空想的结果么?
实际上女权流派众多,是因为它们在各自的理论中确立的那个“实体”不一样,或者换句话说,相对应的本体论不一样。有的认为女性的本质是某某经验,有的认为女性的本质是某某社会身份,它们为之争取权利的主体都不是一回事,出发点都不一样。就好比同样为人类谋福利,“人类”到底指的是什么,每一拨谋利者的理解都不同。把这些流派统一在一起的东西,我觉得根本是个偶然,它们之所以看起来都在做一类事,并不是其中有什么必然联系,而是一种“家族相似”而已。所以我觉得,找一种自己认同的女性主义,其实就是在寻找自己对“女性”的理解,这个理解找到了,反而根本不用听那些理论了,只要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够了。
当然,我是男的,在相当一部分女权主义者眼里,我根本不配对此话题发表见解。但我看到这个主题还是忍不住说几句,不能保证什么水平,至少保证我是真诚的。

TOP


我同意那丑说的,现在社会上所谓的“女权”,很多跟真正的“女权主义”压根不是一回事,不能因为它们看起来都是一个东西,就真把它们当做一个东西来看待
我同意女权主义本身有很多的流派,也赞同不同流派只要有着同样的大方向,就可以视为队友
可问题是——现在社会上的很多所谓“女拳”,我根本就不认为它属于某个流派!
那些“女拳”,压根就不属于某种女权流派,而是属于某种“利益流派”,某种“利用女权为自己谋取利益”,压根就不是“女权主义”!

就拿前文提到的SB(?)举例吧,Sweet Baby的创始人,可以说是通过一己之力把欧美游戏圈的女拳推到如今这么火热的地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拳”领袖人物,可不是某个不知名的乌合之众
那么这个人当初发家靠的是什么?她靠的是伪造自己有抑郁症,煽动网络舆论,把和自己有利益冲突的另一个真正有抑郁症的男性游戏制作人,网暴到自杀了
你说这属于什么流派?没有任何一个“女权主义”、没有任何一个“女权流派”,是用这种方式战斗的吧?
就像那丑说的,她们这种心态,已经跟女权主义相去甚远了,她们不分青红皂白将男性视为敌人,这本质上其实更接近反人类了啊!
而正因为她们的核心本质是反人类而不是女权,所以她们可以因为利益矛盾就煽动网暴让对手去死
现在闹得最凶的那些“女拳”,在我看来大多都是和这个创始人一样的脑回路,将这样的人视为队友,真的对真正的“女权主义”有益吗?我看未必
就跟环保主义一样,真正的基层环保人,真的愿意和那些张口闭口就“人类是地球之癌”“人类该死”然后天天油漆泼名画的所谓“环保人士”穿一条裤子吗?有多远躲多远才对吧
欢迎来到Dragicland,【总版规】请记得要看哦,还有这个也是好东西→如何回复?

TOP


回复 6#  @羽·凌风

的确,这类人应该从真诚的女权主义者中区别开来。就好比当年通过打“铁拳”恃强凌弱而起家的红什么冰,造什么什么头头,他们并非真的信自己成天背诵的那本书,而是借机为自己牟利顺便打压别人。因为没文化,所以复杂深刻的理论理解不了,但名词用得十分溜,帽子扣起来相当顺手,当的是A的卫士,干的是B的勾当。
实际上理论从来都是为实践服务的,这些人做的也是这种事,只不过他们是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罢了。那些真正的女权领袖则为她们所界定的这个“女性”服务,尽管不同流派之间所认同的这个“女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一样,但只要是真诚的,就还是女权主义。
说到身为一个女性,要将哪些人视作“自己人”的问题,我倒觉得,这个“自己人”不免总是有点抽象。无论是什么流派的女权主义,只要它还只是个理论流派,而不是有现实构架的社会组织,它就还没完全形成自己确定的外延。因为理论不等于口号,理论是科学,科学是从个人和集体的经验中生长出来的。认同某一理论的人,如果遇到了和这个理论相悖的经验事实,那就要修正或反对这个理论,而不是相反。理论只是对经验的总结,而不是对经验的规定。假如某个流派的理论告诉张晓丽,男性结婚的普遍目的都是将女性视作生育机器,那么假如张晓丽的丈夫并没有这么想,反而非常尊重她的生育自由,这个时候难道她的理论能让她丈夫变成一个男性中心论者吗?或者如果它能,那这对她又有什么好处呢?她遇到的所有问题从来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只是这些问题有很多可以从性别角度来解释罢了;如果她能具体地解决问题,她要理论干什么呢?如果她不能具体地解决问题,那理论能帮她解决具体的问题吗?理论的作用是让她看问题更深刻,从而找到更巧妙的解决方式,但它本身不能绕过她的经验、粗暴地告诉她,哪里有问题。这种理论至上、倒名为实的做法,在一些女权主义流派的观点里,本身就是男性中心论特有的思维方式。
所以我觉得,无论什么流派的女权主义理论,它都是用来解释经验的,而不是否认或凭空创造经验的。而解释经验也不是目的本身,解释只是为了解决。所以真正务实的女权主义者,永远都是在一个个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包括她们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的。女权主义理论只是她们解决问题之路上的副产品。
张晓丽的“自己人”不是抽象的、“共同主张”的“女性”,而是身边愿意支持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善意的陌生人。他们之中有人甚至有可能有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论的思维定势,但他们关心张晓丽,愿意为了她而反思自己身上的顽疾,做出支持她的选择。女权主义只是一种主义,没有自己人,也没有敌人。有自己人也有敌人的,永远是某个人,而不是任何“想象的共同体”。
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我觉得这个看法未必需要一个女性立场,可能日常的理性和经验就管够用了。

TO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