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抱歉,您没有权限增加页面

生物:动物:物种:走桩

走桩

1. 物种概况

走桩,或称走桩鸟、木桩鸟,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带的小型奇鸟,尤以湖畔、河畔等气候湿润的地区为多,成年体型比地行凤一类的走鸟类略大,可以说是奇鸟类里相当迷你的。走桩的名字听起来很怪异,来源于其独特的日常行为。走桩的翅膀很短很小,比大部分陆鸟亚目的动物还要退化,它们不会飞,所有日常移动都靠健壮有力的后腿。而走桩的后腿脚爪在比例上非常大,这意味着它们很难像许多双足行走的动物(如喙龙类和走鸟类)那样快速奔跑,因此当遭遇敌害时,它们往往选择躲藏在湖畔地区的茅草丛里,身体直立、头部和尾巴均指向天空,伪装成当地常见的灰蓝色茅草或灌木。它们的名字就来源于这两种行为的组合,即“善走”和“能伪装成木桩子”。

走桩是一种长相颇具个性的食蚁鸟类,主食包括黑蚁火蚁在内的许多会在地底下建立庞大巢穴的社会性虫类。它们巨大的脚爪用于在挖掘蚁穴,就算是藏得很深的蚁穴对它们而言也不在话下,甚至还有人观察到走桩强壮的双脚可以破开山壁上的岩石,将深藏在岩洞里蚁穴给挖出来。挖到蚁穴后,它们长长的尖嘴就能派上用场,走桩的喙部几乎愈合成一个整体,仅在前端有开口,无法像其他鸟类那样开合、但能做到嘴部坚硬的鸟类无法做到的吸气动作。它们将喙的尖端插入蚁穴中,通过吸气将内部的虫类吸入口中取食。这种觅食方式也会同时吸入很多蚁穴的建材,但走桩并不介意,作为从龙类中分化没多远的原始鸟类,走桩仍然保留着一部分取食矿物的能力。

走桩头部奇异的羽毛构造也和它们这种埋头吸食的行为有关。其颈部羽毛相比身体其他部位发达得多,且直立形成一大圈蓬松的、酷似围脖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在鸟头于岩洞、石缝和土堆中乱窜时有效保护长而脆弱的脖子。同时这个围脖还形如一柄大伞,能够挡住从蚁穴中爬出的虫类,避免它们爬到身上造成不悦的瘙痒甚至伤害。走桩的眼睛上方也有一簇长长的羽毛,形似眉毛,这簇羽毛也是用于保护眼睛不被蚁群的反击伤害的。有趣的是,走桩的尖喙上有也有酷似羽毛基部的毛状结构,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和硬度。学者们认为这些“喙须”和围脖一样,也是用于阻碍蚁虫顺着喙部往上爬的,尤其是用于防止蚁虫直接爬到走桩的眼睛上。

但走桩的围脖并不是只有优点,这个构造还大大限制了走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走桩主要生活在多石、湿润或干湿两季区分明显的地区,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壤往往很有粘性、或板结成块,不容易被扰动坍塌。较为干燥、多沙的荒漠地区也是存在有大量蚁虫巢穴的,但走桩就难以享用,因为这些地方的沙砾结构很不稳定,如果蚁坑较深,挖掘出来的边坡就容易被走桩的围脖扰动从而坍塌,影响位于坑底的尖喙进食。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鸟头探入得太深,沙砾还会覆盖在围脖表面,将走桩的整个脑袋盖在沙里,造成窒息的风险。曾有冒险者在艳青洲的荒漠边缘发现过头部被黄沙掩埋导致窒息死亡的走桩。在一些地区,由于走桩会肆意挖坑破坏田地,猎人们会利用走桩的这种生理特性,挖开蚁穴并在上面覆盖厚厚的沙砾,做成专用于诱捕走桩的陷阱。

由于需要持续埋头吸食,走桩在进食时是非常脆弱的,它们在此时也会充分发挥其“木桩”本领,会高高竖起尾巴伪装成茅草。走桩的颜色变化幅度很大,为深浅范围很大的灰蓝色或灰绿色,往往和生活地区的茅草颜色相近。其臀部和尾巴上还长有较长的片状羽毛,树立起来后随风摇摆,和茅草的絮状花颇为相似。尤其是在它们的中型掠食兽类天敌,如狼、狐狸一类视觉和色觉并不发达的动物眼中,走桩的尾巴和毛草丛可谓是完全一致。

生物/动物/物种/走桩.txt · 最后更改: 2023/03/03 12:46 由 羽_凌风